苏厨 第998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尧帝到了宋代,已经成了一个符号,是华夏文明史上最优秀君主的代名词。
  士大夫的事业,在立德立功立言,但入仕后的最高成就,却都是——“致君尧舜”!
  这个庙号之所以在后来成了恶号,是因为真实历史上的几个“神宗”,表现都不咋样。
  称号与其实际成就,实在是相差太远,活活将这个第一尊号,变成了笑话,讽刺。
  甚至是诅咒。
  但是在今天的大宋,这个庙号,无疑是最顶级的一个。
  这个号的拟定,中间还发生了一场小插曲。
  和真实历史不同的是,司马光对此庙号提出了反对意见,苏油也提出了反对意见。
  司马光是觉得这个庙号对赵顼来说,有些过于拔高了。
  而苏油则是被后世“神宗”二字,搞出了心理阴影。
  司马光认为,赵顼应该对改革初期的弯路应该承担连带责任,不过好在成就不小,也属于重开局面之君,因此用“景”比较合适。
  由义而济曰景,布义行刚曰景,耆意大虑曰景。
  而苏油则认为赵顼虽然取得了光辉成就,但是毕竟没有走完最后那一步,到底是没有全部完成祖宗宏愿,故而达不到“神”的级别。
  司马光建议那个号有瑕疵,由义而济,是暗示赵顼对百姓先紧后松;布义行刚,是暗示赵顼不断发动对外战争;耆意大虑,则是暗示赵顼在细节上有瑕疵。
  苏油觉得过苛,于是推荐了“昭”。
  昭德有劳曰昭,容仪恭美曰昭,圣闻周达曰昭,非常完美。
  赵顼很辛苦,很帅,很能采纳建议还能推行来去,完美。
  然并卵,两人还没来得及展开辩论,就被各地的实封淹没了。
  司马光搞出来的“大开言路”这头猛兽,第一次让中书收到了反对他自己和苏油的声音。
  老百姓、士大夫、太学生和广大官吏,纷纷投书,不能忍!
  先帝哪里配不上这个神字?司马学士和蜀国公是吹毛求疵,是敲开鸡蛋找茬!
  元丰盛世是什么样的局面?世界上可曾有过年入两亿贯,国库存余六千万贯的国家?
  还有新宋洲、东胜州的大发现,你们凭什么不算到先帝的功业里边去?!
  日行千里的火车、日织千匹的毛纺厂、你们凭什么不算到先帝的功业里边去?!
  一战平灭西夏五十万的大胜,纵观历史,有过几场?
  四夷宾服,五洲来朝,你们凭什么不让先帝做神宗?
  不行,就必须是神宗,否则我们不答应!
  高滔滔收到司马光整理出来的百姓和各路官员意见,感动得结结实实地痛哭了一场。幸好立的是赵煦,否则的话,后果委实难料。
  公道自在人心!那就神宗了!
  最终定下《神宗谥议》: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