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 第1013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臣这里有京畿三路水利设施分布详图,敢呈太皇太后懿览。”
  高滔滔命张士良取来看了,图上黑色部分是旧渠,红色部分是各州府今年新开的新渠,还有上百处红色的三角形,标示着机井的位置。
  而每一处机井,也有红色的线路引出,将整个京畿三路变成一张巨大的蜘蛛网。
  高滔滔对此非常满意:“户部南曹技术司的差遣,爱卿做得细致。听闻爱卿以堂堂一路转运使,长期在田间地头测量规划,兴修水利,在荆湖都有歌谣传颂?”
  刘嗣大窘,躬身施礼:“臣孤儿出身,历仕以来出没草野,这个……这个浅薄简陋,是百姓胡乱传唱,实在是大失官体,有辱圣听。”
  这是《时报》上刊载过的一首儿歌,曾经感动过无数的人。
  “转运转运,黔首光胫;湖北荆南,今翻上郡;我将力勤,朝廷莫遣使君去!”
  刘嗣在荆湖任转运使期间,引进理工技术,大兴水利,秉承苏油的一贯风格,对夷汉一视同仁,大得人心。
  转运使一般三四年就得一换,荆湖百姓听到刘嗣到期就会离开荆湖,痛哭奔号,传唱歌谣,呼吁朝廷不要将刘嗣调走。
  赵顼得知后大受感动,又因为荆湖乃新开发地区,夷汉间杂,难于治理,因此准了百姓所请,硬将刘嗣多按在了荆湖两届。
  高滔滔见到刘嗣老农一样的肤色,也不禁叹息:“昔大禹治水,手足胼胝,胫无一毛,三顾家门而不入。”
  “爱卿治荆湖十余年,上接蜀中,下引淮南,左顾荆襄,右抚广南,使方圆两千里间,我大宋昔日荒莽之区,至今翻为鱼稻桑麻之地。”
  “爱卿之功,不亚苏油开太湖,沈括拓南海。”
  “听说你只比司徒大四岁?足见平日是多么操劳。”
  “大宋有黔首光胫的转运使,这是大宋的荣傲,官家与朕的荣傲,何陋之有!”
  一句话给刘嗣定了性,让所有官员都对羡慕不已。
  只要刘嗣今后不乱来,太皇太后今日的评语,足以保刘嗣子孙富贵平安。
  不过话又话说回来,要他们以刘嗣现在的模样为代价,十个里边,怕是又有十个做不到了。
  ……
  回京的路上,章惇逮着机会,与苏油讨论起王安石的《经济论》来。
  王安石这部书,是潜心研究十多年之后的心血。
  书中从宏观经济的眼光出发,详细分析了大宋这个国家的劳动分工,经济构成,终于发现了一条真理,那就是“社会财富”的概念。
  王安石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市场大小,以及在市场和分工的基础上,构成的社会财富在流通中发展壮大的程度。
  书中分析了很多方面,认为财富的价值,来自一个个的人,而让每一个人创造的社会财富越多,这个社会就会越加发达和富裕。
  要实现这条,需要劳动者的劳动熟练程度,劳动技巧的提升,需要工具的改进,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知识的传播。
  王安石也吸收了苏油和张方平的一些观点,认为生产不光光限制在农业,而应当包括工业和商业。
  “四民之业即其田”,这个观念,在这本书里也提了出来。
  书中除了对土地租佃、流转、兼并做了深刻论述和反思,同样对货币、商品交换、价格、劳力、薪水、资本、利润、专利,也做了非常详尽的阐述。
  而对于货币、银行、金融等方面,则基本援引了苏油和张方平的论述。
  书中对很多新兴的经济现象和经济产物,进行了详细说明,包括了国家大型企业如钢铁厂,造船厂的运转模式;大型私人资本企业如毛纺厂、皮革厂、机械厂的运转模式;新兴金融手段如定活期存款,汇票,保险业务等的研究分析;甚至连海外殖民地、捕鲸业、新型牧场、家庭式新式立体农业,都做了论述。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