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 第1031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响鼓不用重锤,苏油这才对石通说道:“先去会议室培训,然后我们去靶场。”
  赵煦也培训不出什么花儿来,苏油主要是带他进行“入职体验”,讲解的主要也是一些关于安全方面的注意事项。
  兵工厂规矩多,讲完之后也已经到了五点,石通又带赵煦和苏油一行去大食堂吃早饭。
  食堂的早饭主食有馒头、包子、花卷、油条;然后配以白粥、豆浆、带丝羊汤;小菜就是泡菜,炒酸菜,炒青菜。
  到了快要交接早班的时刻,食堂里已经开始有几个上下班早的在吃早饭了。
  大家排队打了早饭,赵煦给火车晃了一晚上也有些饿了,吃得很香,还抬头问:“怎么这里的包子比……家里的还好吃?”
  “别说还真是。”苏油笑道:“因为这里每日里制作的量大,老面的消耗和产生已经成了完美的循环,还有天天几千个馒头包子的做着,伙夫的手艺也长进得快,加上大量的蒸汽机剩余蒸汽,这里的馒头包子比佣哥儿家里发酵到位调味到位烹饪到位,好吃一些,也不奇怪。”
  说完从自己包包里摸出一小瓶调料:“抹馒头的辣酱,佣哥儿来不来点……”
  等赵煦和苏油吃过饭,内殿班直已经集结完成,骑上了高大的骏马。
  骏马的马具比普通骑兵相差的就是右侧腿前有个矮皮筒,鞍侧有个“得胜钩”,连机铳便挂在得胜钩上,铳托放在皮筒里固定。
  石通介绍道:“新军以前行军,神机铳是背负在背上,时间长了一样会耗费战士不少的体力。”
  “这个做法是模拟的马槊携带方法,不过将马槊上的脚套改成了独立皮筒,挂在手肘位置的绳套改成了得胜钩和神机铳皮带与铳体连接处的铁环。”
  这些都是苏油之前从来没有考虑过的东西,说实话他还是第一次知道马槊杆子上有一大一小俩绳圈,不由得点头称赞:“这个设计很好,可为何不用铳袋,向斜前方插铳,需要时抽出可以立即射击,不是更加快捷?”
  石通摇头:“猎铳用的皮质铳袋的成本可比现在这个高太多了,如果用露管式的话,长时间行军中,铳械与铳袋容易卡得过死,导致抽不出来。”
  苏油想了想也是道理,对赵煦笑道:“佣哥儿你看,实践出真知,尤其是军器,一定要经得起实际的检验。”
  赵煦都等得不耐烦了,匆匆忙忙地检查了一遍扁罐牵过来的一匹骏马:“司先生,赶紧出发吧,天都快大亮了。”
  扁罐帮赵煦又重新检查了一遍马具,对苏油点了点头,苏油笑道:“行,那就出发!”
  这支部队,是大宋第一批装备连机铳的部队,连机铳看起来与神机铳只多加了导气管和机件,但是其实包含了很多的工艺改进。
  首先就是钢材和加工工艺,这一次连机铳使用的钢材,在神机铳的基础上,改进成了加入了铬与镍新型合金钢,而且在弹膛与线膛内壁,还采用了镀铬工艺,大大增加了枪管的寿命。
  其次是重新采用了精铸件和冲压焊接件,代替苏油带来大宋的切削工艺和精密锻造工艺。
  这一点一开始苏油很不服,他认为神机铳铳的准星座、表尺座等零件,采用先锻造再机加工成型,或用棒料直接加工,是一个巨大的时代进步。
  但是宋人再次教育了他,石富首先指出这样的加工方式不但工艺繁琐,而且材料利用率不高,费时费料不说,精度还老是上不去。
  现在石蜡和大量石油产品已经出来了,可以调配出铸造蜡,石富认为这些零部件采用失蜡精密铸造工艺生产,只需要对零件进行少量机加工,即能满足生产要求,将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当时苏油是不信的,失蜡法那不是千年前的玩意儿吗?
  但是苏油有一点好处就是懂得理工的规矩,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那就试试吧……
  于是石通接手嵩阳兵工厂后,和铁路局那种套路一样,全厂技术工人都有,踊跃出谋划策,咱们开始对神机铳的生产工艺进行大力改良。
  结果无数的点子就冒了出来,把苏油的脸都抽肿了。
  到元丰八年,神机铳经历了前后大小三十多次技改升级,将生产成本削减了三分之一,且耐用性,可靠性,精准度,都提升了不少,而加工工艺难度,大大降低。
  在这场轰轰烈烈的新工艺研发大运动中,嵩阳兵工厂涌现出了一大批技工,设计师,最后苏油干脆让兵工厂成立了一个设计局,归军器监直管,将这些人才集中起来,提高待遇,专门从事新武器研发。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