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 第1066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还未走到上京,耶律洪基诏旨下来,以平准部之功,封耶律延禧为天下兵马大元帅。
  ……
  闰月,癸卯朔,颁《元祐敕令格式》,朝廷定出了公文标准。
  甲辰,银青光禄大夫致仕蜀郡公范镇,定铸律度量、钟磬等,并书及图法上进。
  帝及太皇太后御延和殿,诏辅臣同阅视,赐诏嘉奖,下之太常,令三省侍从台阁之臣皆往观焉。
  乐奏三日而范镇卒,谥忠文。
  范镇和王珪是老乡,华阳人。
  如果说王珪这个华阳人,是苏家人仕途上的阻碍的话,那范镇这个华阳人,可就一直是苏家的大恩人了。
  范镇是有宋一朝,巴蜀文坛的先锋前辈。
  宋仁宗天圣三年,成都知府薛奎偶遇十八岁的范镇,接谈之间惊绝其才:“此乃庙堂之人也!”
  遂聘至官舍为子弟讲学授课,范镇穿着朴素,夹着个白布包独自进出,既不乘车坐轿,亦不许迎送,一年多过去了,守门人只知道这穷酸每日来府上打秋风,不知道他是府台上宾。
  薛奎还朝的时候,便带着范镇入京,赋诗论文,立即蜚声京华。
  士林评价其如司马相如、陈子昂,一出剑门,即表仪一代,领袖百家。
  当时京中还有宋庠宋祁兄弟,皆以文扬名,至观范镇文章,自叹弗如,与之定为布衣之交。
  相比苏洵出蜀,范镇这牌面,才是真真的名动四海,身价立昂。
  而比老堂兄更厉害的是,才子也的确也没有辜负所有人的期许,宝元元年,范镇举进士第一。
  故事,进士第一名在唱名时,当首先出列,欢欣雀跃,自陈状元,以夸荣显。
  而范镇却认为此举“有煞风仪”,在朝廷唱名时大礼上,竟然坚决不出!因此虽是堂堂状元,却仅得授新安主簿。
  不过名声由此刷满,不过数年间,继升东监直讲、知谏院、翰林学士,与欧阳修、宋祁共修《新唐书》,成为史学大佬,与司马光成了亲密战友。
  其后请仁宗立太子,前后上书十几道;宋神宗想任司马光枢密副使,王安石任宰相是,范镇连上五道奏章,明确反对变法。
  反对李定任命时,还和苏颂一起罢官。
  罢官后,范镇乐得玩起老本行,除了历史,音乐是他另一个研究方向。
  致仕之后,更是潜心于此,有了苏油提供的商周古代乐器,范镇终于制定出了准确的黍尺,并且研发出多项基于物理学发现的音乐工具,如律尺,龠名、升斗、豆区、躏斛等,最后定准黄钟。
  苏油的十二平均律其实只解决了音律的升降问题,其后和司马光一起,根据周代太簇之钟推算黄钟,算是一项可喜的进展。
  而随着商周考古不断地取得新发现,各种古代乐器的不断出土,范镇经过对比,发现因为周人的铸造技术不够精密,之前靠太簇孤钟确立的黄钟律,其实也有些偏高了。
  经过重新考证和计算,范镇在临终之前,终于完成了这项大业,定出了华夏最正统的“黄钟大吕”,临终叹息道:“此去必屈司马十二于地下也。”
  范镇与司马光两人,从年轻时就是好朋友。
  司马光的夫人是原礼部尚书张存的三女。婚后司马光常常不进卧室休息,独身在书房里过夜,头枕警枕睡觉。
  范镇上门来访,夫人便告状,说司马君实丢自己独守空房。
  两人的关系,好到夫人都敢投诉自家夫君不跟自己同房的程度。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