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 第1072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恰好章惇抵京,送上谢表,其中有自罪忐忑之意。
  高滔滔命翰林学士秦观做敕,温言款谕。
  见朝中风向似乎要开始转变,御史台攻蔡确益急。
  苏轼临行前偷偷上了一封密折,给高滔滔和赵煦出了个主意:“朝廷若薄确之罪,则于皇帝孝治为不足;若深罪确,则于太皇太后仁政为小损。
  谓宜皇帝降敕推治,而太皇太后特加宽贷,则仁孝两得矣。”
  又当又立,美滴很!
  很快,赵煦敕黄,命大理寺立案。
  不过敕黄只在中书走了一遭,还没来得及下到学士院,便被高滔滔追回,理由就是苏油说的那些理由,其中明确了几句:“武周之祸,朕亦薄之,然其赞宾王之檄,足见宏量。”
  “确诗言武则天事,何预朕身。”
  “吴处厚京东酷吏,前日贬谪,民闻而欣悦,至集焰口,是如确辈亦知其不可料民者。”
  “今欲陷确得复,无视朝廷屡降清宁之意,敢开臣僚再讦徒党之争,非小人而何?”
  朝廷即日申斥,不再追究蔡确的过失,不再追求“确党”,反将上书的吴处厚再贬。
  这次直接发落到澹耳编管。
  车盖亭诗案,到此被苏油等宰执运作,将真实历史上几乎放翻了新党全体成员的大案强行打压了下去,将所谓“三奸”之中的章惇、韩缜与蔡确区分了开来,让朝中的新党成员得以继续任职,让大宋的政治风气也变得前所未有的清平。
  六月,甲辰,苏油上章,请求立任相之格。
  “冢宰之责,瑞在调均,奉明主以协百僚,掌机衡而平天下。”
  “一德惟公,百行是宪,苟腻其行,则倾大猷。”
  “祖宗宏业粲然,崇政有钦,当时辅弼,亦大抵卿士之彦。”
  “躬勤克慎,致君定国,博鸿有量,不介名爵。”
  “故辅政数年,即求逊退。”
  “朝廷崇遇戎勋,每加留慰。然或没于职任,或咎于细因,而能得优退者,五未足一也。”
  “是乃黯没其先明乎?抑或蹈乖其前德欤?”
  “实非惰情怠政,污语亏行,然日久年滋,咎归一人,积非而至毁,滞畅而畸衡。”
  “况又勉身匡益,进拔经年,曲意选推,细求可任,虽桃李无言,其下蹊径亦自成者。”
  “是故朝廷每欲酬贤,而事终难继。”
  “臣闻玉垒当流,水工唯恐后去,不视质莹以构横浸。”
  “香檀植户,园叟每请外迁,不耽气馥而閟积阴。”
  “庶几梁稻夹堤,灾伤不遇;芳荼阖院,日露均亲。”
  “斯非玉、檀之不美也,盖安丰和裕,矫胜二者尤多矣。”
  “故请立《相格》,以为永制:”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