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 第1102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些不同之处,决定了他们的骑射是诸国最强的,足见女直人虽是蛮子,但是也不是不聪明。
  不过大国却不能照搬,因为如此一来批量加工的难度就大了,大国只能发挥自己的长处——走量,节约耗材。
  大宋的骑弩就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箭簇和箭杆乃诸国最短,箭杆甚至短到只有六寸,不过因为弩力的加成,威力也是极大,速度上的短板,也用弩的数量加以弥补。
  至于诗词文学五经义理,耶律慎思就更不是苏大宗师的个儿了。
  这方面耶律慎思对苏油倒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他是文官,好多东西连他都不知道详细。
  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 河间府
  言谈里边苏油还提到了辽国的一些人才,比如南院宰相王经,参知政事牛温舒,南院枢密使陈义,工部尚书室韦,都是难得的人才。
  群贤毕集,才能让辽国如今气象蒸蒸日上。
  武将里边苏油倒是表示不了解,不过耶律延禧此次平叛,展现了英武之气,此外之前一直保护耶律延禧的萧兀纳,苏油更是大为称赞,认为这位是程婴、霍光一般的人物。
  问到几位如今在辽国的任职,才知道萧兀纳已经被耶律洪基封为北院行宫都部署,获得了大力提拔。
  而室韦因为年老,已经告老致仕,虽然冲突过耶律洪基,耶律洪基也没有薄待。
  最搞笑是春捺钵上,赵孝奕留给辽人那套冰捕网具竟然无人会玩,还是人家老尚书根据实物和目击者的讲述,推断还原出正确操作流程,这才没让耶律洪基丢脸。
  因为这场功劳,以及老人家在辽国理工之道上的贡献,耶律洪基命室韦守了司空之职,在银州发挥余热,也办了一所理工学院,传授数理天文之学。
  室韦也不弱,之后还复制出大宋赞助的大钟,送去了南京建造钟楼。
  说到这里耶律慎思也称赞大宋的厚道,大宋当年援建上京的钟楼同样也是三十万贯,但是包括了将钟楼运抵上京和建造起钟楼的费用,属于全包工程。
  而室司空组织工匠们手工打造出来的大钟,耗资同样高达三十万贯,却没有算运费和造楼的价钱,而且耗时整整三年。
  要不是陛下开心,大家都觉得其实远不如直接买大宋的划算。
  这就很好,苏油对耶律洪基的宽宏大量也表达了赞赏,而且室尚书对大辽的贡献不在复制出钟楼,更多的是各地的农机,现在还开始传道授业解惑,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宴会用的都是苏油用船拉过来的精美餐具、美酒名茶,苏家班的厨艺比赵孝奕带去辽国的还要厉害,这顿饭自然吃得宾主甚欢。
  但是耶律慎思的造访也让苏油之前前往保州和定州的计划被耽搁了,只好在雄州转入唐水,前往边吴泊,转向南方进入回程,前往博野。
  博野有一条古渠,叫象谷渠,可以沟通唐水和滹沱河。
  只不过如今的象谷渠已经被历任能干的河间府尹分作了三条,用于灌溉农田,小船还可以通行,小火轮就不行了。
  于是小火轮只能继续南下,从蒲阴的深泽转向东方,抵达饶阳,回到滹沱河。
  饶阳是苏油航行计划里田字的中点,距离下游河间府一百里,距离上游真定府两百里。
  河间是张郃的故乡,真定是赵云的故乡。
  而饶阳没出过武将,倒是出了两个大儒,西汉毛苌和北魏刘献之。
  还有笑里藏刀李义府。
  沿着滹沱河向东,抵达君子馆,上岸就是河间府。
  君子馆是大宋的伤心地,宋雍熙三年冬,岐沟关之战后,车神为抵御契丹军南下,命李继隆为防沧州都部署,杨重进为高阳关部署,刘廷让为瀛州兵马都部署,田重进为定州都部署,张齐贤知代州,分守边郡。
  契丹乘宋转取守势,发兵大举攻宋。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