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 第1108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中午,军机处发来电报,童贯与李宪在兰州会师,两军开始修整。
  苏元贞带着兰州官员在八蕃镇外劳军,双方还开了一场联欢会。
  收到电报,苏油不禁乐了:“元贞还真能整,得,这回妥了!”
  丙寅,军机处转来西域都护府电报,童贯已经进驻军营,章楶正式履任。
  这次大调度,让大宋君臣彻底见识到了火车的战略级军事作用,仅仅三天时间,大宋就将五千新军投送到了五千里之外的玉门关!
  这还是考虑到第一次调度,没有满载满负荷运转。
  高滔滔大喜过望,这回自家人都不忌讳了,升了高士林昭德军节度使,并且召回远在宋城的高公绘,改任两淮都巡检使。
  丙辰,禁军大阅,赐以银枼匹帛,罢转资。
  十二月,己巳,辽国以南府大理寺卿窦景庸审决冤滞,轻重得宜,旋以狱空,为武定军节度使。
  辽国在这个月也开了科举,放进士文充等七十二人。
  ……
  元祐六年,春,正月,壬戌,辽主如混同江。
  癸酉,高滔滔下诏:“祠祭游幸,毋用羔羊。”
  丙戌,以龙图阁直学士、知杭州苏轼为吏部尚书。
  二月,辛卯,尚书右丞苏辙为尚书左丞,许将为尚书右丞,晁补之以同知枢密院事提举军机处。
  命既下,而右司谏杨康国不书读,诏范祖禹书读行下。
  苏轼上书,请改翰林学士承旨,以避嫌疑。
  诏从之,仍兼侍讲,并命尽快入京。
  高滔滔对苏家人,实在偏心得不行。同样是官,大苏才放出去一年就着急忙慌地召回,理由是安定两浙钱粮根本之地,大苏功劳很高。
  然而事情落到吕惠卿头上,就是死活不同意。
  庚申,中书上奏,请以吕惠卿除中散大夫、光禄卿、分司南京。
  权中书舍人孙升封还词头,以为“惠卿量移未三年,无名而复,必不可行。”
  壬戌,进呈,吕大防、刘挚请旨,希望太皇太后同意:“惠卿出外之时,朝廷尚无三年之制。”
  刘正夫上书:“陛下初践宸极,以吕惠卿、蔡确之徒残民蠹国,是以逐之远方。”
  “而惠卿自宣城方逾再岁,考之常法,犹未当叙,不识何名,遽复卿列!”
  “议者有谓蔡确之母见在京师,朝廷当悯,愿还其子。设惠卿可返,则蔡确亦可返。”
  “此皆以私干公,扰违制度。未闻边埸军将,有以母在而不戊者。”
  高滔滔表示要给刘正夫点赞:“惠卿候及三年。”
  ……
  苏油最近非常闲,不是说河北四路的事情不多,而是分派调理得当之后,手底下已经完全得力运转起来,诸多事务走上了正轨。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