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 第1123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其结果就是河东路大爆政绩。
  这对沈括自己只有好处没有坏处,除了想着这一年来自己辛苦得跟狗一样的日子,抹一把辛酸泪以外,朝廷的嘉奖和河东父老的称赞,倒是让沈括非常兴奋。
  司徒没有放弃我!司徒他还在奶我!
  苏油当然不可能放弃,太原有大量的铜。
  有了铜,就有了弹壳。
  有了铁路,太原与真定就能够成为弹药基地。
  两地离边境前线也就三四百里,新军将有源源不断的弹药可用。
  这,才是苏油一定要修这条铁路的原因。
  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 脊梁
  如今钢铁厂已经在晋州建立了起来,有了选矿厂,采用矿浆离心分离技术就能在离心塔底得到精选的铁沙,产能大增。
  如今大宋的钢铁基地都在改造,除了粉碎设备,选矿设备,还在高炉进气处配备了球型热风炉,利用煤气加热耐火黏土球,将空气加热到九百度的高温再进入炉膛,这几项改进,让各基地的产能再次上了一个台阶。
  晋州的设备不是最先进的,三个高炉,也能够日产钢铁十五吨。
  不过苏油知道这些对沈括来说不叫事儿,他更关心这条铁路上最大的工程难题——石岭关隧道。
  这是宋人第一次需要在一座山体内打通长度近四百米,能够架设铁轨通行火车的隧道。
  为了修建这条隧道,苏油从四通矿冶司、将作监、北洋水师、陆军炮兵调集了精强的力量,以爆破为主,开凿这条通路。
  没有在太原城多作停留,当日晚上,苏油便抵达了石岭关。
  石岭关,太原城的北部咽喉,是太行山与吕梁山在晋中平原北部交汇处留下的天然隘口。
  石岭关过去就是忻州,沿着牧马河谷行进数十里就能抵达滹沱河边的定襄。
  那里就是真太铁路北线的终点。
  按照苏油的意思,这条铁路在忻州还要修出一条支线,向北直达代州,彻底改观雁门关守军的后勤态势。
  “石岭关隧道,第一百一十六次爆破,准备——引爆!”
  “轰隆——”
  已经成型的隧洞中爆发出一声闷响,紧跟着一股气浪携裹着烟尘从洞里喷了出来。
  几名军士未待硝烟散尽,便带着猪鼻口罩冲了进去。
  不一会儿,几名军士又冲了出来,身上已经没法看了:“可以施工,铁斗车,进!”
  一列长长的铁斗车,被沿着铺设在地上的铁轨推了进去,工人们开始进入,往铁斗车上搬运石块。
  宋用臣声音有些低沉:“从挖掘至今,已经牺牲了五个战士,两个被塌方的石块压死的,还有三个是排爆,那惨样……”
  苏油问道:“他们的墓地在哪里?”
  宋用臣说道:“就在石岭关下的隧道出口处,他们的英灵,会永远守护着这里。”
  苏油接过宋用臣手里的头盔:“走,进去看看。”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