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 第1144节(2 / 4)
“明君得之,则为伊吕,昏君用之,即成刁易。”
“但是有一点好,就是他如今执掌户部,只要陛下明申旨意,蔡京一定能善体圣心,举措周备,解我朝之大患。”
“如陛下有意施此善政,臣却保荐蔡京,非他决不能行也。”
应该说苏轼的心比较软,他的目光并没有被大宋如今的兴旺发达所迷惑。
如果苏油在此,就会把这个问题剖析得更加明白——大宋百姓的生活的确已经好了起来,但是这是总数上的巨大提升,却不是最大范围内的普遍性提升。
后世有一个词语,很清楚地道明了这里边隐藏的巨大危机——贫富差距。
也就是说,如今的大宋,四分之三的人口已经在跑步提升,但还有四分之一的人却在原地踏步,他们之间的距离,不是减小了,而是扩大了!
但是这些人的疾苦,被掩盖在了繁荣底下,因为连纳税人都不是,朝中几乎不可能有替他们呼喊的声音。
这个矛盾,目前还不是大宋的主要矛盾,但是这个矛盾,曾经是诸多王朝覆灭的主因,绝不能任其扩大和加重。
要解决,就要先发现,苏轼自己估计都没有意识到这个事情的严重性,但是至少,他已经看到了。
高滔滔叹息道:“如此看来,其实子瞻也非不明白用人之道。”
“当年你兄弟叔侄,三人同试制科,仁皇退朝回宫,喜曰:‘今日为国朝得三宰相也。’”
“言犹在耳,如今明润已历相位,而子由位至左郎,不日当有掖进。”
“你虽然成绩最好,却一路蹉跎,子瞻啊……”
苏轼躬身:“臣在。”
“若是官家纳你此谏,你的仕途,从此就绝于制翰、尚书了。你,明白吗?”
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 绝仕
这是当然之理,罢免天下积欠,加恩兆民,只能恩出于上。
如果因苏轼力请而得行之,那今后天家就再不敢用其为相。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对天下来说可能是好事儿,但只要是周公,那就具备翻为王莽的能力。
对天家来说,就算有千万分之一的可能,也不能冒这个险。
高滔滔其实是非常想实现仁宗“三宰相”这个flag的,苏轼的连续几道奏章没有声息,也不能说没有这方面的考虑。
苏轼再次躬身:“臣生之辰,月宿直年,磨蝎入宫,主得谤誉。”
“先帝不以臣鄙陋,数蒙拔擢,然终矫顽劣抗,不堪使任。”
“是故屡升而屡黜,反伤先帝之明,愧何如之。”
“陛下新极,圣慈临制,不顾众毁,恩旨屡加。”
“未至都下,已历五迁。自古人臣,罕有恩遇如斯者。”
“臣愧怍于心,中夜惭徨,常思愚昧,未有可报圣恩于万一。”
“抵京之后,又数遭弹劾,如非陛下曲意保全,以臣之罪,虽新宋、大西,不足为掩骨之所矣。”
“君恩如此,岂容不报?而臣才钝拙,非如小幺叔变化施为,可生死人而肉白骨者。” ↑返回顶部↑
“但是有一点好,就是他如今执掌户部,只要陛下明申旨意,蔡京一定能善体圣心,举措周备,解我朝之大患。”
“如陛下有意施此善政,臣却保荐蔡京,非他决不能行也。”
应该说苏轼的心比较软,他的目光并没有被大宋如今的兴旺发达所迷惑。
如果苏油在此,就会把这个问题剖析得更加明白——大宋百姓的生活的确已经好了起来,但是这是总数上的巨大提升,却不是最大范围内的普遍性提升。
后世有一个词语,很清楚地道明了这里边隐藏的巨大危机——贫富差距。
也就是说,如今的大宋,四分之三的人口已经在跑步提升,但还有四分之一的人却在原地踏步,他们之间的距离,不是减小了,而是扩大了!
但是这些人的疾苦,被掩盖在了繁荣底下,因为连纳税人都不是,朝中几乎不可能有替他们呼喊的声音。
这个矛盾,目前还不是大宋的主要矛盾,但是这个矛盾,曾经是诸多王朝覆灭的主因,绝不能任其扩大和加重。
要解决,就要先发现,苏轼自己估计都没有意识到这个事情的严重性,但是至少,他已经看到了。
高滔滔叹息道:“如此看来,其实子瞻也非不明白用人之道。”
“当年你兄弟叔侄,三人同试制科,仁皇退朝回宫,喜曰:‘今日为国朝得三宰相也。’”
“言犹在耳,如今明润已历相位,而子由位至左郎,不日当有掖进。”
“你虽然成绩最好,却一路蹉跎,子瞻啊……”
苏轼躬身:“臣在。”
“若是官家纳你此谏,你的仕途,从此就绝于制翰、尚书了。你,明白吗?”
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 绝仕
这是当然之理,罢免天下积欠,加恩兆民,只能恩出于上。
如果因苏轼力请而得行之,那今后天家就再不敢用其为相。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对天下来说可能是好事儿,但只要是周公,那就具备翻为王莽的能力。
对天家来说,就算有千万分之一的可能,也不能冒这个险。
高滔滔其实是非常想实现仁宗“三宰相”这个flag的,苏轼的连续几道奏章没有声息,也不能说没有这方面的考虑。
苏轼再次躬身:“臣生之辰,月宿直年,磨蝎入宫,主得谤誉。”
“先帝不以臣鄙陋,数蒙拔擢,然终矫顽劣抗,不堪使任。”
“是故屡升而屡黜,反伤先帝之明,愧何如之。”
“陛下新极,圣慈临制,不顾众毁,恩旨屡加。”
“未至都下,已历五迁。自古人臣,罕有恩遇如斯者。”
“臣愧怍于心,中夜惭徨,常思愚昧,未有可报圣恩于万一。”
“抵京之后,又数遭弹劾,如非陛下曲意保全,以臣之罪,虽新宋、大西,不足为掩骨之所矣。”
“君恩如此,岂容不报?而臣才钝拙,非如小幺叔变化施为,可生死人而肉白骨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