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 第1152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冯京也已经七十一岁了,致仕时朝廷初拟知大名府,冯京以苏油在那里,表示推辞,又说自己在郑州密县有土地、祖坟,请求改守郑州。
  密县是郑州的大煤矿基地,那里的煤含硫量极低,非常适合炼钢,是大宋早期工业城市之一,已经非常的繁华。
  郑州到汴京如今火车便利,老帅哥是如今尚存的唯一一名“昭陵学士”,又是著名的“大三元”,朝廷格外优待,命礼部侍郎彭汝砺亲自前去迎接。
  苏颂也来了,不过他的主要目的是看杵儿。
  因为郊礼是大礼,冯京和苏颂要提前三个月入京,预备演礼。
  如今的皇宫也和以前大不一样,一步一景,除了观光风景区,还有农业体验区。
  后宫中开辟有一处占地十亩的农庄,仿效苏家中牟庄子的格局,一样有桑树、鱼塘、稻麦、鸡鸭、牛马、羊驼……
  每年太皇太后要带着宫女们来这里亲蚕,赵煦也要来耕田,种地。
  苏小妹特别喜欢这片地方,用她的话说,这里居于天下最大的城市的最中心,可以远离植物性状污染。
  这里早在赵煦登极时就已经修好,不过冯京却是第一次来。
  观赏了内宫的花园式建筑了水榭格局,绕过一面红墙后,印入眼帘的小巧农庄,让冯京不由得眼前一亮。
  老帅哥顿时恭维赵煦:“我朝如今工业大兴,陛下依旧如此重视农桑,不贪大利,厚蓄国本,乃清明聪睿之君。”
  赵煦说道:“司徒曾经言道,工业和经济,其实是一种放大器,可以让一倍之旧本,得三倍之旧利。”
  “但是既然是放大器,它就不会只放大好的,不放大坏的,而是好与坏,一起放大。”
  “农为国本,这一条不能动摇,如今我朝七成丁口,尚事农耕,所以让他们安定,就是让国家安定。”
  “以后各业人口,可能会随着工商的兴盛而发生变化,但是要保证国本足用,那这个国家有多少人,要耗用多少粮,需要多少土地,耕作那些作物,产出该有多少等等,却是朝廷必须心中有定数的。”
  “朝廷要做的,是鼓励尽量少的人,能够种出尽量多的粮食,以此为基,才能得到可以脱离土地的人口。而这些人口,才可以去促进工商。”
  “这个顺序不能颠倒。辽国如今贪慕我大宋的工商大兴,便要仿效建立工业基地,其实是未会趋步,便欲奔驰,终有扑跌之忧。”
  “因为他们的农业基础,支撑不起那个日产十万斤钢铁的工业基地,也解脱不出那么多人口去从事开矿,冶金。”
  “或者说,就算一时勉强可以支撑,一旦国家有事,立即捉襟见肘。”
  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 淞江一号
  苏颂看着侃侃而谈的赵煦,心中无比欣慰,皇帝今年才十六岁,然这份见识,这份清醒冷静,已然远胜过他父亲三十岁之时。
  我大宋会出一位圣君!
  今日这场安排,是赵煦第一次有机会,公开单独陪伴大臣,高滔滔的意思昭然若揭,这是开始为赵煦亲政铺路了。
  等赵煦领着群臣来到一片稻田之前,群臣顿时“嗡”的一声就闹开了。
  田中的稻穗硕大无比,沉甸甸地压弯了禾杆。
  吕大防捧起金灿灿的稻穗:“陛……陛下,这是什么稻种?这……这一亩……”
  赵煦说道:“这是皇家理工学院苏山长培养的稻种,太妃亲自管理的田地,今日就要收获这亩稻谷,量一量产量。”
  张士良已经组织起了中官,赵煦一挥手,农夫模样的中官们便开始下田割稻。
  宫里小农庄用的是脚踏式脱谷机,效率极高,十人割一亩稻田,也废不了什么劲。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