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 第1176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吕大防讥笑道:“岂以畏尝言公邪?”范纯仁这才知道,杨畏还说过自己的坏话。
  结果吕大防充山陵使,甫出国门,杨畏知道吕大防去了就再回不来了,就立即背叛了他,准备另外投靠大佬,于是交了投名状,上疏推荐章惇。
  应该说,杨畏的眼光还是有的,看清了赵煦外放章惇时的保全之意。
  因为杨畏奏章里还涉及到了神宗皇帝,赵煦立即召对,询以先朝故臣孰可召用者。
  杨畏遂列章惇、安焘、吕惠卿、邓温伯、李清臣等行义,各加品题。
  没有苏油。
  赵煦表示明白了,遂依杨畏之意,复章惇资政殿学士,吕惠卿中大夫,害怕朝议被通过,还特意放了一枚自己的私货,复王中正遥郡团练使。
  王中正最近倒霉,之前这娃在葭芦川的事情又被御史们翻了出来,这次却是弹劾他贿赂石得一,让石得一替他隐瞒了屠杀平民的真相。
  正好高滔滔讨厌石得一,于是将石得一和王中正一起降官。
  结果苏油上书替石得一说好话,意思是老石已经是年老体衰,活不过几年的人了,在獐子岛上做事忠勤,而且营造了花园,表示不返之意。
  獐子岛是比沙门岛都远的地方,有功绩有态度,要不就放过他吧。
  高滔滔这才不继续追究石得一,结果一场搞石得一的活动,却让王中正倒了血霉背了锅。
  因此赵煦便将此作为一场搂草打兔子行动,通不过无所谓,如果能够在朝廷得到通过的话,也算是给王中正这内官自己人恢复官职。
  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 海潮论
  结果给事中吴安诗不书录黄,中书舍人苏轭拒绝拟诏,还上书言事。
  漏勺的理由很充分,吕惠卿按照迁转的成例,倒是早就该复中大夫了,这个没什么问题。
  但是章惇刚刚外放三个月,未见功绩即行加衔,这样合适吗?
  还有,王中正夹在里边算什么?陛下亲政后第一道人事任免里边就夹着一个中官,这是昭告天下,陛下要内官治国吗?
  漏勺的表现简直亮瞎了朝臣们的眼睛,靠!小苏探花这是要干啥?
  你都知道这是陛下亲政后的第一道人事任免,竟然敢如此打陛下的脸,不给草诏?
  不过小苏探花说得没毛病,既然漏勺都说得,那我们也说得,于是纷纷上书表示这任命不妥。
  赵煦只好同意,将章惇与王中正的任命推后,只进了吕惠卿中大夫。
  然后将杨畏召入,这场风波,建议人最终是要承担责任的,如今御史们已经开始将议论攀扯到了爱卿的身上,爱卿是皇叔的旧人,我是一定要保全的,不如暂时先去外路待一任,避避风头如何?
  于是杨畏只好进表,自请庐州。
  诏准。
  君臣默契,杨畏分分钟被摆布得明明白白,吕大防等还颇为欣慰,四处宣扬赵煦“虚怀纳谏,颇肖仁祖”。
  而杨畏在士林,从此得了个诨号——“三面人”。
  十二月,己未,辽以燕国王延禧生子,肆赦,妃之族属并进级。
  壬戌,辽以枢密直学士赵延睦参知政事兼同知南院事。
  丙辰,准布玛古苏遣别部侵辽,辽四捷军都监特默战死。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