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不一样的蔡琰(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一天,是非常平常的一天,蔡邕下朝回家,如往常一样的,拿着一本厚重的竹简走到了后院里的老槐树下面,躺上那张舒服的藤椅,悠哉游哉地品读着。
  “爹!琰儿又作了首诗,您要看看么?”身后,突然传来一个如同黄鹂一般清脆的声音。
  蔡邕回过头来,脸色瞬间就变得阴沉起来了。后面那个只比坐着的自己高一点点的女孩是他唯一的女儿,早已经许给了卫家。可是她不学女红针线,却偏偏钟情于文学诗赋,即使自己百般阻挠,也挡不住她对于书籍的喜爱。
  可是一个女孩子读书有用么?尤其还是一个早已经许给了别人的女孩子。
  所以每次蔡琰将自己写好的诗歌给蔡邕看的时候,蔡邕通常都会看都不看,直接一把将竹简摔在地下,甚至是投入火中。然后就狠狠地训斥一番蔡琰。
  而蔡琰往往都是逆来顺受,只等蔡邕训斥完了离开了然后去捡掉在地上的亦或是在火盆里熊熊燃烧的竹简。甚至有好几次蔡邕训斥的时间长了,蔡琰去捡已经烧了大半的竹简,却被烧伤了手。
  可是,蔡琰并没有放弃。她知道如果自己不能在才学上真正让蔡邕满意,他是不会去收回婚约的。而如果蔡邕不去收回婚约,那么就……蔡琰想到了自己的娘亲。
  蔡琰的娘亲待字闺中时也是一大才女,后来仰慕蔡邕的才华,嫁给了蔡邕。本以为成亲之后就能够天天跟自己仰慕欣赏的人花前月下,一起煮酒赏月,诵读诗经。可是蔡邕太过醉心于朝政和书籍,根本无暇顾及她的感受。最终,在蔡琰八岁的时候郁郁而终。
  也正是从那个时候起,蔡琰觉醒了文学体质,从此过目不忘。
  随后,蔡琰年少成诗,高兴地拿去给父亲鉴赏。可是父亲撕碎了她的作品,狠狠地责骂了她。
  也正是从那个时候起,蔡琰终于知道了自己是要嫁给一个多病的卫家子弟。
  也正是从那个时候起,蔡琰开始拼命地写诗作赋,只为引起父亲的重视,好让他去解除婚约。
  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失败,蔡琰并没有失望,甚至还将每一次都被父亲摔在地上或扔在火盆里的竹简上的诗文歌赋再次誊写到另一卷竹简上。
  所以这一次蔡琰依然捧着自己新写的诗文呈递给自己的父亲看。
  不过她显然并不知道,蔡邕的好友卢植前些日子因为得罪了十常侍被关入监牢,现在处境已经岌岌可危,可是他却只能在这里干等着,借着书本来让自己忘却那件事。
  正因为如此,蔡邕现在的脾气非常火爆。
  又看到自己这个给自己“争气”的女儿,蔡邕又想到自己那些政敌在这件事情上对他的讥讽,然后又想到自己的好友卢植,蔡邕火气蹭的就上来了。
  一把抢过蔡琰手里的竹简,狠狠地摔在地上,将竹简的竹片摔得到处都是,蔡邕一巴掌狠狠地扇在蔡琰的脸上。蔡琰在这样的力气之下根本站不稳,直接就摔倒在地上,捂着脸,眼角有泪水淌下,眼神里净是委屈。
  “你一个要嫁人的女孩子学这些有什么用?啊?你说说你……”
  蔡邕一时之间所有找不到地方发泄的怒火全都发泄到蔡琰身上。
  “老爷,外面有人求见……”
  “不见!”蔡邕想都不想就直接拒绝了。
  “可是,外面的人说了,只要您见了这个东西一定会见他的!”老管家递上来一个盒子。
  “我说了不见就是不见!”蔡邕暴躁地拿起盒子就往地上扔。
  老管家吓得低着头退到一边,不敢说话。
  蔡邕扭过头去,刚想要去继续训斥蔡琰,目光却突然扫过从盒子里滚出一卷书来。
  确切地说,是一本,不过卷了起来,用丝绸捆了,放在盒子里的。
  因为这个奇怪的东西(在蔡邕看来)是蔡侯纸(现在最高级的纸也就是这个了,受限于思维他一时也想不到有什么纸是这么高级的了),所以蔡邕将其捡了起来。
  解开丝绸,将这本书摊开来,扉页上大写着两个汉隶字——论语。
  蔡邕眼睛一亮,将蔡侯纸编订成册的书籍即使是自己也没有多少啊!而且单单是这扉页上两个极端正的汉隶字,就足以看出抄写其人功力是有多深厚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