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4 不速之客(中)(2 / 3)
“什么意思?”亨利和埃里克森顿时上心了,急不可耐的问道:“为什么这么说?”
李晓峰笑眯眯的回答道:“你们想一想,俄国这么大的市场,这么丰富的矿产资源,如果被制 裁被封锁,那意味着多大的财富?”
埃里克森和亨利对视了一眼,依然不明白某人的意思,倒是维多利亚首先醒悟了过来:“我明白了,重新洗牌之后的俄国,所有行业中的领头羊全部被一扫而空,而同时,他又被国外封锁,这导致所有的贸易都会处于停滞和空白状态。那时候,在俄国国内我们没有任何对手,而国外的资本又无法突破封锁……”
埃里克森和亨利艰难的咽下了一口口水,维多利亚描绘的场景让他们激动了,兴奋了,资本家谁不喜欢搞垄断,谁不喜欢一片空白的市场,其中任何一样都能让他们疯狂,更何况是两样都有?
兴奋了一会儿,亨利倒是首先冷静了下来:“前景确实可以期待,但是有两个问题。”
李晓峰笑眯眯的说道:“你说。”
“第一,你们布尔什维克不是不待见资本家吗?我们在俄国投资,恐怕有不小的阻碍;第二,英法美三国的封锁,想要突破恐怕也不那么简单吧?”
“对于第一个问题,解决起来不是特别复杂,直接在俄国投资,直接做俄国市场恐怕有相当的难度,就是我也无法给你们任何保证,只能一步一步慢慢的来。”李晓峰十分认真的解释道,“所以,一开始,我们只能间接的打开俄国市场。可以想象,面对封锁和制 裁,俄国的经济将面临相当大的困难,比如首当其冲的粮食问题,如果解决不好,俄国恐怕将面临一场恐怖的大饥荒!”
“不会吧?”维多利亚有些不信,“我们一直都是粮食出口国,虽然在战争状态下,粮食很成问题,但是战争一结束……”
李晓峰冷笑了一声,反问道:“谁告诉你战争很快就会结束的?”
维多利亚奇怪的问道:“你不是说,布尔什维克一上台就会退出这场世界大战吗?”
李晓峰冷笑道:“你太天真了,我们确实要退出世界大战,但是,如克伦斯基这样的反对派可不想退出,我们跟他们之间的矛盾无法调解,退出世界大战就意味着国内的战争爆发。以当前的情况看,内 战的主要战场就是乌克兰!”
乌克兰三个字一冒出来,维多利亚就不说话了,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俄国人,自然知道乌克兰对俄国的意义,那里是俄国的主要粮仓,全国一半以上的粮食都产自那里。如果乌克兰变成战场,那整个俄国很有可能闹饥荒。
“你是说我们从粮食问题着手?”维多利亚若有所悟的问道。
“没错!”李晓峰斩钉截铁的回答道,“布尔什维克不大可能让你们这些资本家重新掌握俄国的经济,但是这场饥荒就是我们的机会,我们可以用易货贸易的形式,用粮食换取俄国的矿产资源!我相信,饿肚子的俄国是不会开出高价的!”
埃里克森和亨利想了想,这确实很有可能,虽然不是直接在俄国投资做买卖,但是这么间接的着手也不错。
“可是封锁问题怎么解决?”亨利不放心的问道。
“那个很好解决!”李晓峰自信满满的说道,“想要绕过封锁办法实在太多了。我相信各位在这方面应该比我拿手才对!”
埃里克森、维多利亚和亨利一听就笑了,他们都是人精,封锁什么的对他们来说却是不是啥大问题,不管是从第三国转手,还是直接走私,都太简单了。
“可是,会不会有人跟我们竞争?”埃里克森忐忑的问道。
“竞争当然是会有的,不过你们想想,一个社会主 义俄国,哪个资产阶 级敢送上门?”李晓峰笑眯眯的反问道,末了他还补充了一句:“国内不是还有我吗?”
一听这话,那三个货顿时也笑了,他们之所以敢做这个生意,主要是有李晓峰这个内线,否则,他们还真没有这个胆子打俄国的主意,想一想,一个极端敌视资本和资本 家的国度,他们敢去吗?
还别说,真有胆大不怕死的。至少李晓峰的这个计划就是拷贝了一个胆大包天的家伙——哈默。
亚蒙.哈默是美国犹太人(俄国移民的后裔),二十岁出头的时候接管了自己父亲破产的制药厂,短短两三年就让厂子起死回生,转手就卖了200万美元(1921年的200万美元,可不是2013年的小绿纸)。
拿着这两百万美元,哈默很有气魄的就去了苏联,收购了大批的粮食支援给饥荒打摆子的布尔什维克,因为他的特殊贡献,受到了列宁的亲自接见,并被导师大人称之为哈默同志。
因为有列宁默许,哈默成为了第一个获准在苏联开采矿产的外国人,接下来哈默就一发不可收拾了,几乎成为了苏联对外贸易的代言人。到1931年他返回美国的时候,已经成为了超级大富翁。
当然,哈默跟红色政权,跟布尔什维克的的故事并没有结束,几十年后,当另一个红色政权打开国门的时候,哈默又一次复制了自己投资苏联的成功,让其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红色资本 家。
而现在李晓峰所做的,不过是复制哈默的成功道路而已,并且他的起点比哈默要高得多,他的几个合作伙伴可不是当时的新晋百万富翁哈默能比的,那几位能动用的财力要比刚到苏联时的哈默强十倍,而且他本人在俄国也是有根基的,有他在其中穿针引线,才不会去开采什么石棉矿,煤铁石油,哪一个不比石棉赚钱?
“我们现在需要做什么?”
在美好钱景的刺激下,亨利第一个就坐不住了,他迫不及待的想要大干一场。 ↑返回顶部↑
李晓峰笑眯眯的回答道:“你们想一想,俄国这么大的市场,这么丰富的矿产资源,如果被制 裁被封锁,那意味着多大的财富?”
埃里克森和亨利对视了一眼,依然不明白某人的意思,倒是维多利亚首先醒悟了过来:“我明白了,重新洗牌之后的俄国,所有行业中的领头羊全部被一扫而空,而同时,他又被国外封锁,这导致所有的贸易都会处于停滞和空白状态。那时候,在俄国国内我们没有任何对手,而国外的资本又无法突破封锁……”
埃里克森和亨利艰难的咽下了一口口水,维多利亚描绘的场景让他们激动了,兴奋了,资本家谁不喜欢搞垄断,谁不喜欢一片空白的市场,其中任何一样都能让他们疯狂,更何况是两样都有?
兴奋了一会儿,亨利倒是首先冷静了下来:“前景确实可以期待,但是有两个问题。”
李晓峰笑眯眯的说道:“你说。”
“第一,你们布尔什维克不是不待见资本家吗?我们在俄国投资,恐怕有不小的阻碍;第二,英法美三国的封锁,想要突破恐怕也不那么简单吧?”
“对于第一个问题,解决起来不是特别复杂,直接在俄国投资,直接做俄国市场恐怕有相当的难度,就是我也无法给你们任何保证,只能一步一步慢慢的来。”李晓峰十分认真的解释道,“所以,一开始,我们只能间接的打开俄国市场。可以想象,面对封锁和制 裁,俄国的经济将面临相当大的困难,比如首当其冲的粮食问题,如果解决不好,俄国恐怕将面临一场恐怖的大饥荒!”
“不会吧?”维多利亚有些不信,“我们一直都是粮食出口国,虽然在战争状态下,粮食很成问题,但是战争一结束……”
李晓峰冷笑了一声,反问道:“谁告诉你战争很快就会结束的?”
维多利亚奇怪的问道:“你不是说,布尔什维克一上台就会退出这场世界大战吗?”
李晓峰冷笑道:“你太天真了,我们确实要退出世界大战,但是,如克伦斯基这样的反对派可不想退出,我们跟他们之间的矛盾无法调解,退出世界大战就意味着国内的战争爆发。以当前的情况看,内 战的主要战场就是乌克兰!”
乌克兰三个字一冒出来,维多利亚就不说话了,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俄国人,自然知道乌克兰对俄国的意义,那里是俄国的主要粮仓,全国一半以上的粮食都产自那里。如果乌克兰变成战场,那整个俄国很有可能闹饥荒。
“你是说我们从粮食问题着手?”维多利亚若有所悟的问道。
“没错!”李晓峰斩钉截铁的回答道,“布尔什维克不大可能让你们这些资本家重新掌握俄国的经济,但是这场饥荒就是我们的机会,我们可以用易货贸易的形式,用粮食换取俄国的矿产资源!我相信,饿肚子的俄国是不会开出高价的!”
埃里克森和亨利想了想,这确实很有可能,虽然不是直接在俄国投资做买卖,但是这么间接的着手也不错。
“可是封锁问题怎么解决?”亨利不放心的问道。
“那个很好解决!”李晓峰自信满满的说道,“想要绕过封锁办法实在太多了。我相信各位在这方面应该比我拿手才对!”
埃里克森、维多利亚和亨利一听就笑了,他们都是人精,封锁什么的对他们来说却是不是啥大问题,不管是从第三国转手,还是直接走私,都太简单了。
“可是,会不会有人跟我们竞争?”埃里克森忐忑的问道。
“竞争当然是会有的,不过你们想想,一个社会主 义俄国,哪个资产阶 级敢送上门?”李晓峰笑眯眯的反问道,末了他还补充了一句:“国内不是还有我吗?”
一听这话,那三个货顿时也笑了,他们之所以敢做这个生意,主要是有李晓峰这个内线,否则,他们还真没有这个胆子打俄国的主意,想一想,一个极端敌视资本和资本 家的国度,他们敢去吗?
还别说,真有胆大不怕死的。至少李晓峰的这个计划就是拷贝了一个胆大包天的家伙——哈默。
亚蒙.哈默是美国犹太人(俄国移民的后裔),二十岁出头的时候接管了自己父亲破产的制药厂,短短两三年就让厂子起死回生,转手就卖了200万美元(1921年的200万美元,可不是2013年的小绿纸)。
拿着这两百万美元,哈默很有气魄的就去了苏联,收购了大批的粮食支援给饥荒打摆子的布尔什维克,因为他的特殊贡献,受到了列宁的亲自接见,并被导师大人称之为哈默同志。
因为有列宁默许,哈默成为了第一个获准在苏联开采矿产的外国人,接下来哈默就一发不可收拾了,几乎成为了苏联对外贸易的代言人。到1931年他返回美国的时候,已经成为了超级大富翁。
当然,哈默跟红色政权,跟布尔什维克的的故事并没有结束,几十年后,当另一个红色政权打开国门的时候,哈默又一次复制了自己投资苏联的成功,让其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红色资本 家。
而现在李晓峰所做的,不过是复制哈默的成功道路而已,并且他的起点比哈默要高得多,他的几个合作伙伴可不是当时的新晋百万富翁哈默能比的,那几位能动用的财力要比刚到苏联时的哈默强十倍,而且他本人在俄国也是有根基的,有他在其中穿针引线,才不会去开采什么石棉矿,煤铁石油,哪一个不比石棉赚钱?
“我们现在需要做什么?”
在美好钱景的刺激下,亨利第一个就坐不住了,他迫不及待的想要大干一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