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天之世 第652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诸葛亮击败了南中叛军之后,南疆各部才真正的归心,
  孟获等一众蛮王对于诸葛亮心悦臣服。
  现在许安自然不可能逼反南疆的夷人部落,然后将这些夷人部落击败收心。
  对于如何治理南疆的夷人各部,许安提出了方案,和贾诩、许攸两人,还有雷铜、吴懿商讨之后定下了方略。
  这份方略最后并没有修改多少,贾诩和雷铜等人只是提出了少许的修改意见,方略之中只有一小部分不太符合当地南疆部落的情况。
  而许安询问他们的原因,也就是为了贴近实际。
  大体的方略,许安很肯定,这份方略的举措绝对是正确的。
  因为历史已经证明这份方略的可行性。
  方略的着重,主要是以土司制度为主,怀柔与威慑政策为辅,恩威并施。
  汉时周边各国多是俯首称臣,虽然有时掀起叛乱,但是汉军都能将其镇压。
  对于如何治理周边部落、国家,汉庭一般是扶植亲近的势力,以怀柔为主,以威慑为辅,再加上汉朝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兵强马壮,因此周边的小国一般轻易不敢反抗,汉庭的怀柔政策,也使得很多的部落感念恩德。
  虽说很多部落都没有建立文明,但是受到汉文化长久的影响,并非是只畏威,而不怀德,这也是这个时代令人有些感怀的事情。
  昔日傅燮被围冀县,数千名曾经受过其恩惠的胡骑在城外请求傅燮出城,并愿意保送其返回故里。
  盖勋兵败,胡人首领知晓是盖勋领兵,因为其收过恩惠也不曾加害,反而是将其送归。
  乌桓丘力居等人听闻刘虞就任幽州牧,立即便派出了使者请求归降。
  当时的乌桓还是占据上风,但是丘力居等人知晓刘虞来到之时,仍然是选择了归附。
  而后刘虞被公孙攒斩杀,其旧部乌桓人鲜于辅、齐周、鲜于银推举阎柔为乌桓司马,反抗公孙攒,要为刘虞报仇。
  有汉一朝,怀德者难以胜数。
  只不过,怀德者有,但是无赖者更多,与其将长治久安的希望寄托于人性,还是将希望寄托于完善的制度更好。
  在怀柔的基础,也要有武力的威慑。
  强大的武力是能够控制这些部族的真正的保证。
  在后世有一句话说的很对:“真理只在剑锋之上,尊严只在大炮射程之内。”
  没有强大的武力,一切都是虚妄,而现在黄巾军并不缺乏武力的威慑。
  怀柔和威慑并行,恩威并施,才能使得周边夷人部落心悦臣服。
  而土司制的推行,便是用制度确保周边部落的归附。
  汉朝以后,各朝对于周边各部落、国家管辖逐渐确立了制度。
  元朝以前,各封建王朝已采用“以土官治土民”的办法。
  第七百二十四章 土司制度、无当飞军、棉花
  西南地区大多都是山区,地形崎岖不平,群山之间能够适宜人生存的土地很少,一般都是河谷,或者是小盆地。
  群山既给部族提供了水源,也提供了屏障,跨越群山来攻击通常是很困难的,但是也一定程度上隔绝了他们与外界的联系。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