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天之世 第653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农业社会,形成了一个又一个聚落,这样便有利地方的管辖。
  孟子曰:“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意思是,普通的民众如果能够长期占有的财产,他们就能够安下心,不闹事,安然度日。
  如果就会觉得朝不保夕,便只会图眼前利益, 不去想将来, 从而无所不为。
  让那些原本刀耕火种,以狩猎等为生的部落民走出山林,开始耕种无疑是一件好事。
  历史上,诸葛亮开发南中地区, 也给蜀汉政府增加了大量收入。
  “军资所出, 国以富饶”。
  诸葛亮镇抚南中的成功,为当时的蜀汉解除了北伐的后顾之忧, 并从中得到物力和人力的支持, 使蜀汉可以集中力量讨伐曹魏。
  如今太平道在许安的带领之下占据了益州,情况远比当初刘备掌控的益州要好的多, 起码不会有益州的豪强世家关键时刻来拖其后腿, 阳奉阴违。
  黄巾军的军力强盛,并不依靠豪强世家而存在,正是这点可以让许安完成很多一般人无法完成的事情。
  刘秀昔日做不成的事情,他却可以做。
  初平四年(193年)底, 十二月, 三日。
  益州郡治、成都。
  原本刘焉执政时期将益州的州治定在了绵竹, 许安考虑了以后, 还是决定不沿用刘焉定下的治所, 将治所移到了成都。
  成都虽然经历了战火, 城垣残破, 住民伤亡颇重, 但是成都所处的位置至关重要, 战略意义比绵竹要远大的多。
  而且成都的地形和地理位置也使得成都能够发展的更好。
  城垣残破并不是什么要紧的事情,在许安看来, 现在的成都城多少有些小家子气了,城垣残破, 那就将残破的城墙拆除掉,然后扩建成都城。
  成都城的居民大多离散, 那就将北地的居民迁移过来。
  有着从太平道腹地进入益州的住民聚拢在成都,也使得太平道对于益州的掌控力更强了一些。
  成都之战历经两月有余, 如今已经是初平四年的年底, 时间已经过去了将近半年的时间。
  此时的成都城大多数残破的房屋和城垣都已经被修缮,在残垣断壁之上生出不少的杂草,经历了许久战乱影响的成都城也开始渐渐回复了生机。
  街头巷尾随着移民的涌入,也开始慢慢的有了生机。
  大部分的益州军俘虏都被送回了家乡, 只有少部分愿意留下投军的军卒被留了下来。
  他们其中大部分人都的是无家可归,失去了田土的普通的民众。
  许安将其安排在了成都城的附近, 推行军屯, 在汉魏两庭纷争日渐激烈,到处强拉壮丁,征募新兵之时,太平道如今却是连想要主动当兵都不一定招收。
  除非是有什么特殊的技艺或者是极为出众,否则想要加入黄巾军中,就必须要先加入军屯的学列,通过考核晋升。
  不仅是对于被俘虏的益州军如此, 对于那些归附的东州兵也是如此。
  所有的东州兵都被安排进了屯田的序列, 他们想要加入黄巾军之中也必须要通过考核。
  黄巾军之中军伍之中,优者晋升, 劣者降级,要求严格无比。
  除了军屯兵没有过多的要求之外,守备军要求学习太平道, 除去每日的训练,还有讲解太平道思想的时间,也就是传道时间,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