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天之世 第666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三府九部容易造成冗官,开支颇大,所以许安将其进行了精简和改进。
  外务部改为礼部,内务部被中书府兼并,参谋部被归拢于枢密院下属,农政部被归拢于户部下属。
  宣教府被降为宣教部,和鹰狼卫一样独立于外。
  新设中道府,掌管太平道内事务。
  法部、吏部、工部、户部、礼部、枢密院成为新的六部。
  六部下面分置二十四司处理政务,二十四司的具体设置经常会有微调,其中每个部的衙署之中均设置有一个于该部名称相同的司,称为本司,其职责相当于各部门的办公厅,本司郎中在各司郎中中最高。
  中军府、中书府、中道府三府为新的三府,分别掌管军政道三事。
  鹰狼卫下属的道政司,专门审核入道者的部门也被划归到了中道府中。
  而除去三府六部制之外,许安还设立了一个新制度,名为“内阁制”,设立内阁。
  法部、吏部独立不受三府管辖,归于内阁管理。
  枢密院归于中军府节制,工部、户部、礼部归于中书府管理。
  中道府下辖四司,并不管辖任何一部,只管辖太平道内事务。
  第七百三十五章 晋封百官、万民之请
  “内阁制?”
  阎忠说出了设立内阁制之后,殿内百官皆是面面相觑,因为他们从未有听过所谓的“内阁制”。
  不过因为对于许安的尊崇,殿内并没有出现喧哗的声音。
  不过众人的异常,许安并非没有注意到。
  许攸双眼微眯,他虽然不知道内阁制到底是什么,但是他敏锐的察觉到了,内阁制应该是限制中书府权力的一个机构。
  不过许攸内心之中也没有太多的反感,毕竟中书府的权力实在是有点大,一向重视平衡的许安不可能不做出反应。
  “内阁设首辅一人,次辅一人,阁臣五人,共计七人,暂不设品级,内阁只作为顾问,作为试行,内阁人选不由吏部决断,由君王直接选任。”
  汉时的三公,还有丞相制许安都不准备实行。
  宰相位高权重,拥有决策权、议政权和行政权,西方的内阁制,许安也不准备实行。
  在这个时代实行广泛的民主,最大的问题不是说选举之类的被有心人操纵,而是并没有足够的通讯手段,要想实行广泛民主,那么财政上来说,和交通上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
  如果许安真的给予了每一个人选举权,让他们去选举官吏,甚至选举内阁的阁臣,不说普通的民众认不认识被选举人,就是收集选票,也需要耗费如今明廷大量的财政。
  这显然是不现实的,明国如今占据四州之地,无论是东西还是南北都长达数千里之地,可不是十七世纪末,某个面积还没有如今太平道中州一州之地大的岛国。
  所以许安实行的内阁制是类似明朝的内阁制,准确来说是朱元璋时期的内阁制度,当然其中有一小部分的区别。
  宰相拥有的决策权被许安牢牢把持在自己手中。
  议政权分给三府,行政权分给六部,地方上分给了州牧、三司,州牧管辖一地,受三司制约,三司分管司法、军事、行政,直接对六部负责,州牧直接向许安负责。
  而内阁现在只是作为顾问,没有其他的权力。
  “只有顾问之权?”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