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56)(4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老夫人久听不见公孙琢玉说话,看着远方,若有所思的道:琢玉,你爹虽对官场灰心,可死时从未后悔他走过的路,你很聪明,只是娘不知道你会走怎样的路
  公孙琢玉殷勤上前:自然名留青史,不负娘的期望。
  名?老夫人轻轻盘着手中的念珠,你和你爹不一样,你求的是纸上功名,你爹求的是心安。前者仅存书卷,后者却活于人心
  她说着,摸了摸冰凉的石碑:百姓还记得你爹
  山上荒僻,杂草丛生,坟地周围却是干干净净的,一根野草都没有。香炉里积满了灰,说明时常有人拜祭,就连他们上山的路,也是越靠近墓地,便越走越平坦。
  这世上终有人会逝去,而后被世人遗忘。百姓嘴上不再念叨着公孙大人,公孙琢玉便认为他们正在逐渐忘却,殊不知所有事都在用另一种方式铭记着、存活着。
  他求纸上名,他父亲留的却是身后名。
  公孙琢玉显然也发现了端倪,环顾四周一圈,有心想辩驳,却又找不到什么话来说,便只得抿唇不出声。
  石千秋烧了白烛纸钱,在墓碑前跪地抱拳,行了一个江湖人的礼:大人千古。
  下山的路走的比上山轻松些,公孙琢玉却罕见的没有说话,沉默万分。眼底短暂出现过一瞬迷茫,也许也对自己未来的路开始产生了犹豫。
  但他趋利避害,好逸恶劳,势必是不可能做一名好官的。东家丢了牛,西家丢了狗,他尚且能尽力一帮,但倘若有些案子涉及权贵,便有心无力。
  公孙琢玉是一个自私的人,有时候大难临头,他只会选择自己,顾不了别人,少了那份舍己为人的气度,显然与清官二字相去甚远。
  他陷入了思考,十分迷茫,想知道自己以后该如何走下去,然而还未想明白,吏部传来的一份京城调令就将他砸的头晕目眩。
  陛下有令,命江州知县公孙琢玉即刻前往京城,协理刑部破案!
  这是一桩牵扯到朝堂要员的连环杀人案
  作者有话要说:公孙琢玉(瞬间不迷茫):京城我来了,冲冲冲!
  第180章 入京
  这封从户部传下来的调令,仅有那么短暂的一行字,公孙琢玉却从字里行间嗅到了些许不寻常的味道。
  协助刑部破案?
  那必是京城出了事。可古代通讯工具不发达,倘若有什么消息也得十天半个月才能靠来往的客商传回,所以公孙琢玉并不知道京城到底出了什么了不得的官司。
  但既然收到了调令,总归是好事,起码不用一辈子在江州这个破地方缩着。
  公孙琢玉没有耽搁,立刻收拾行囊准备出发。这可不像后世,上班迟到撑死扣工资炒鱿鱼,倘若惹了天子震怒,分分钟人头落地。
  石千秋得知公孙琢玉要去京城,提出随行要求:京中鱼龙混杂,波谲云诡,在下不放心大人独自前去,愿护卫在旁。
  公孙琢玉心想大师父,我本来就打算带着你,十几个师父里面就你最能打,不带你带谁。他一边清点银票,一边道:既如此,大师父便随我一同入京,劳烦你先去东街买两匹快马,咱们日夜兼程,早些过去的好。
  石千秋领命:是,大人。
  却站在原地没动。
  公孙琢玉抬头:大师父还有事?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