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黑暗的性格源自于悲伤的过去,但法(5 / 9)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而在监狱里,小丑给蝙蝠侠出了影片中的第二道选择题:一个地方关着哈维·登特,另一个地方关着瑞秋,时间有限,你只能救一个,你救谁?
  蝙蝠侠选择了救瑞秋,这恰恰中了小丑的圈套。
  小丑故意说错了地点,他说关瑞秋的地点其实关的是哈维·登特。
  所以,蝙蝠侠救出的是哈维·登特,而瑞秋葬身于火海中。
  对此,布卢斯·韦恩反思,他做了一次“不正确的决定”,终于知道了“蝙蝠侠也有力不能及的事”。
  这一次也仿佛验证了小丑的逻辑“没到迫不得已的时候,谁不想正义凛然?”
  这不只是蝙蝠侠“力不能及的事”,也是影片中所有好人变坏的原因。
  小丑的人没拉一个警察下水,都是通过胁迫警察亲人的生命而实现的。
  譬如瑞秋之所以被绑架,是因为戈登属下的一个女警察受到了这种威胁,而哈维·登特被绑架也是如此,小丑能够肆无忌惮地制造炸死女法官、毒死警察局长、枪击市长、炸掉哥谭综合医院等一系列事情,也都是因为他利用这一威胁突破了一个又一个好人的底线。
  影片的高潮中,小丑将这一招数发挥到极致。
  他威胁整个城市的人,要么“成为我的人”,要么离开这个城市。
  最后一批逃离这个城市的人乘坐了两条船,一条船上是好人,一条船上是那些黑社会老大及其属下。
  等这两条船开到河中时,突然停下了,并传来了小丑的威胁:每条船上都装有大量炸药,还有一个起爆器,但起爆器控制的是另一条船,只有一条船上的人可以生还,条件是12点前必须引爆另一条船。
  这是小丑在影片中出的第三道选择题,而且选择范围是民众。
  民众曾经选择抛弃蝙蝠侠,他们还会选择抛弃别人吗?
  结果,小丑失败了(其实我并不认为失败,因为投票的结果就是抛弃别人,只是被“上层”的人硬生生扭转结局)。
  载有普通人的船,引爆起爆器被摧毁,而载有罪犯的船,起爆器被一个黑社会老大扔到了河里。
  传说,魔鬼撒旦赢得世界的方式是捕获人类的灵魂,而小丑使用的是同一逻辑,他对金钱丝毫不感兴趣,他曾将堆积如山的钱付之一炬,说“这个城市配得上一个有品味的罪犯”。
  他还对蝙蝠侠说:“你应该知道,我对钱没有兴趣,我不是那种人,你不要把我降格成那种人。”
  小丑感兴趣的是,将他的逻辑——“没有迫不得已的时候,谁不想正义凛然?”——强加给周围的世界。
  对这一点,布卢斯·韦恩的管家阿尔弗雷德一开始就发现了,他给蝙蝠侠举例说,曾经有匪徒劫走了他们的宝石,但他们却将这些宝石随处丢弃,他们其实对宝石并不感兴趣,他们这么做,仅仅是因为“他们觉得有意思。他们不会被收买,不会被恐吓,不会讲道理,也不会接受谈判,有些人就是想看着这个世界燃烧。”
  在我看来,这也是所有最邪恶罪犯的共同欲望,他们感兴趣的不是钱权名利等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他们要的是影响力,他们想将他们的意志强加给这个世界,让这个世界随着他们的欲望而战栗,用普通的逻辑看待他们是行不通的。
  在这一点上,匪徒和英雄也常常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他们要的其实都是影响力,而不是正义、公平、普世道理或“绝对正确的事”。
  哈维·登特就是这样的例子。
  影片的高潮是第三个选择,在这个选择上,小丑输了,但小丑仍哈哈大笑,因为认为他在“哥谭灵魂之战”上赢了。
  小丑的意思是,他用他的逻辑击败了哈维·登特,最终让这位“光明骑士”服膺了他的逻辑。
  这是真的。
  瑞秋丧生后,哈维·登特绝望了。
  尽管蝙蝠侠救了他,但他的左半边脸被汽油烧烂了,皮肤脱落,肌肉和牙齿裸露,无比疼痛,但他拒绝接受任何去痛治疗。
  这可以理解,因为,比起失去爱人的心痛来,这种肉体的痛更容易承受,而且它可以让自己的注意力从心痛上转到肉体的痛上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