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梦中的虚荣(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也就无从令患者追溯到最正常时的记忆,并恢复这种记忆,取代病态的虚荣心。
  之所以称这种虚荣心为病态。
  那是因为:一旦有人打击他的外貌,则会马上令他陷入抑郁之中。
  现在,就这种外貌的转移过程做一个简单的串联:
  在他幼年时的某一天,有个调皮的男孩,破坏他家的房子。
  他当时很愤怒,但不敢声张,只是目瞪口呆。
  因为他害怕他的声张会引来母亲的关注,来制止那个男孩;然后又可能引来双方家长的争吵。
  因为在此之前,他保护母亲的本能已意外受压制,所以只能妥协的、把母亲置于一个安全的“角落”。
  在这件事以后,他的心理发生微妙变化,反而变得喜欢和那个男孩玩耍。
  而当有一天,这个男孩带他去外面玩,遇到一个相识的青年女人。
  这位成年女人当时说了一句夸赞他外貌的话,而他并没有反应过来,是那个调皮的男孩提醒,他才知道是在夸他。
  从这以后,他获得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满足。
  并又开始极其隐秘地对那个成年女人妥协。
  事事顺着她,生怕哪天惹她不高兴了,又会收回曾经对他的赞美。
  而到后来,这种妥协又转移到了同学们身上……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记忆,就是他对外貌过分在意的根源。
  如果不追溯到此,他根本记不起来:在他最初的时候,对那个调皮的男孩、那个成年女人、还有他的同学们,都保持着一种正常的距离,甚至于一种正常的抗拒,并不会向他们妥协。
  而是追求自己本真纯洁的快乐。
  而妥协之后,他渐渐变得浮躁和虚荣,甚至于后来变得“浮夸花哨”,忘记了原本的朴素和童贞。
  这就是这个梦的最终含义——追溯到他最初的正常记忆。
  到此,也许大家会发现,在整个分析中,“妥协”、“抗拒”、“反抗”……词组用得比较多。
  而且对某些理论的批评之声也常有出现。
  也曾有人质疑这样太狭隘,太没有爱了。
  别人没有这样想像的凶恶,应该抱着虚怀若谷的心态。
  还有人说:对别的理论排斥,只是为了抬高自己的价值。这样是很狭隘的、有很大局限性的。
  这是初步了解一门“学说”的人常有的看法。
  但如果大家理解到了一定层次,应该能够明白:分析的目的就是要排除外界的暗示,而让患者回归到最初与母亲亲密时的状态,恢复那时对外界的正常抗拒和排斥。而不会让自己轻易向外界妥协,受外界的暗示,诱发心理症状。
  甚至于以后变成一种“放下一切”的伪装“大度”,而内心却十分痛苦。
  这实际是一种隐藏的“放下母亲”。
  外界的暗示,比如说怜悯、激励,在某些场合下来说,并非是有益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