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然后被民警视为挑衅,收获批评教育。
  毕竟在危险物品制作出来之前就被制止了,没出事,自然连拘留都不会有,批评教育就是顶格处罚了。
  甚至连带去的材料都不一定会被没收,因为那些材料组合起来虽然危险,可分开来全是合法流通的常规物品,比如白糖、酒、塑料瓶等。
  平洄仗着民警们不会记得前面循环中发生的事情,不会因为她“屡教不改”而升级处罚,于是隔一段时间就去“挑衅”一次、被批评一次。
  莫名找到了点心安。
  虽然每次批评的台词都极其相似,但民警自己也说了:
  “你听着这些话觉得很老套是吧?
  “听得很腻是吧?
  “告诉你,我们天天说才腻。
  “但明知道说了你们也不听,我们还是得说。
  “而且非得活人口说,不能交给机器人重复。
  “上面总是强调,人与人相处的事情,机器人无法替代。”
  平洄:
  “我懂。
  “就像快递驿站,其实早就全自动化了,但多数驿站白天时依然有活人值班。
  “值班的活人基本不做事,就是在一旁守着,时不时与有聊天兴致的取件人说说话。
  “而取件人就是感觉,有一个不做事的活人值班,与全机器人管理,两种驿站的氛围不太一样。
  “虽然对于两种驿站哪一种更好存在争论,但‘两种驿站感觉不一样’这一点是达成了共识的。”
  民警:
  “哎,你这思维不是挺正常的嘛。”
  平洄诚恳:
  “批评教育得好。”
  民警叹气:
  “要是那堆老生常谈的批评套话真这么有效,我觉得自己简直能多活几年。”
  平洄是真心觉得批评得好。
  哪怕真基本都是老掉牙的套话,可这种重复,是时间循环之外的正常重复。
  不是机器人式的全面重置,而是活人式的啰嗦唠叨。
  即使都是重复说相同的话,后者也相对没那么冰冷。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类套话库太庞大的原因,平洄即使特意控制变量让她这次的“挑衅”举动与上次的尽可能相同、仿若复制,但当同一个民警来对她执行批评教育时,说出的句子依然会有变动。
  好像那位民警每一次都是在套话库里随机挑着说,而平洄接受教育时任何一点与上次不同的反应都可能导致这次与上次随机到的句子有所差异。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