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2 / 3)
这里对初涉经义的儒生来说绝对算宝藏库!
《方言》笔记!
果真有!
她顾不上细看内容,把这卷笔记放到膝前,继续阅看新的书册。
看完了一堆,她往后稍挪位置,继续!
又看完一堆,又往后稍挪……烛油尽,灯笼灭,解下来添灯油,发髻散了胡乱缠缠,继续!
就在尉窈又一次挪位置时,吓一跳,左常侍崔鸿啥时候进来的?
尉窈只见过对方一次,是初九那天,七殿下带宾者来她家送纳采礼,崔鸿是宾者之一。阿母只知对方出身清河崔氏,是侍中崔光的侄子,于彭城王府里担任左常侍。过后尉窈又向元茂打听,方晓得崔鸿非常博学,年幼时便闯出名气,并一直有个志向,想修撰十六国史书。
此志向是尉窈想都没敢想的,当时听元茂提及,她就一个念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奇怪的是,崔鸿现在穿的低品秩官服,属朝廷外朝官规制,非郡国属官的官服规制。
崔鸿身旁还有一位年轻些的郎君,更奇怪,此人居然没穿官服!极有可能是宗王级别的贵人!
第296章 七品秘书舍人,尉窈
种种念头一息过,尉窈赶紧站起,揖礼道:“下官校书郎尉窈。”
少言才能少错。
崔鸿没开口,年轻郎君问她:“找到《方言》笔记了?”
对方简单一句问话,声不严、语不厉,却充满俯瞰众生之威,令尉窈不自觉紧张、浑身绷紧!
她错了,此人不是年轻宗王,是皇帝!
一定是皇帝!
幸而她谨慎,一直维持着揖礼姿态,回禀道:“找到两卷,长卷是皇宗学孙博士撰写的,短卷是崔侍中撰写的。”
回完话,她把地上的两卷《方言》笔记捧起,试探着小步上前。
没错了,待靠近库舍的门,尉窈看见了外面的羽林兵,看见执千牛刀的阿母,还有秘书省当值的官员。
崔鸿接过两卷笔记,皇帝元恪取孙惠蔚的笔记展开,这个位置有月光,能看清文字。
元恪是孝文帝子女里读书最好的,他看着纸上内容,旧日在学馆的回忆也扑面,怀念道:“孙博士教此卷学问时,朕在听,那时还未建皇宗学。”
尉窈肃穆神色,郑重揖礼:“臣——秘书校书郎尉窈,拜谒陛下!”
元恪稍歪头,避开小灯笼,终于看清尉窈的长相。
略叙前因,皇帝为何会出现在这?
今晚元恪来秘书监,是为了看以裴氏为首的河东世族献的先贤坟典,他要抬举出身贫寒的赵芷,当然也得抬举其女,便询问秘书监的官员:“校书郎尉窈可当值?”
秘书令史回道:“尉校书郎今晚当值,在残典库舍区。”
管着诸令史的官员为秘书郎中,秘书郎中一副关切样子问:“那里偏僻,为什么在夜里派那边的差事?”
令史在肚子里破口大骂:狗官!就知道你得冒狗头! ↑返回顶部↑
《方言》笔记!
果真有!
她顾不上细看内容,把这卷笔记放到膝前,继续阅看新的书册。
看完了一堆,她往后稍挪位置,继续!
又看完一堆,又往后稍挪……烛油尽,灯笼灭,解下来添灯油,发髻散了胡乱缠缠,继续!
就在尉窈又一次挪位置时,吓一跳,左常侍崔鸿啥时候进来的?
尉窈只见过对方一次,是初九那天,七殿下带宾者来她家送纳采礼,崔鸿是宾者之一。阿母只知对方出身清河崔氏,是侍中崔光的侄子,于彭城王府里担任左常侍。过后尉窈又向元茂打听,方晓得崔鸿非常博学,年幼时便闯出名气,并一直有个志向,想修撰十六国史书。
此志向是尉窈想都没敢想的,当时听元茂提及,她就一个念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奇怪的是,崔鸿现在穿的低品秩官服,属朝廷外朝官规制,非郡国属官的官服规制。
崔鸿身旁还有一位年轻些的郎君,更奇怪,此人居然没穿官服!极有可能是宗王级别的贵人!
第296章 七品秘书舍人,尉窈
种种念头一息过,尉窈赶紧站起,揖礼道:“下官校书郎尉窈。”
少言才能少错。
崔鸿没开口,年轻郎君问她:“找到《方言》笔记了?”
对方简单一句问话,声不严、语不厉,却充满俯瞰众生之威,令尉窈不自觉紧张、浑身绷紧!
她错了,此人不是年轻宗王,是皇帝!
一定是皇帝!
幸而她谨慎,一直维持着揖礼姿态,回禀道:“找到两卷,长卷是皇宗学孙博士撰写的,短卷是崔侍中撰写的。”
回完话,她把地上的两卷《方言》笔记捧起,试探着小步上前。
没错了,待靠近库舍的门,尉窈看见了外面的羽林兵,看见执千牛刀的阿母,还有秘书省当值的官员。
崔鸿接过两卷笔记,皇帝元恪取孙惠蔚的笔记展开,这个位置有月光,能看清文字。
元恪是孝文帝子女里读书最好的,他看着纸上内容,旧日在学馆的回忆也扑面,怀念道:“孙博士教此卷学问时,朕在听,那时还未建皇宗学。”
尉窈肃穆神色,郑重揖礼:“臣——秘书校书郎尉窈,拜谒陛下!”
元恪稍歪头,避开小灯笼,终于看清尉窈的长相。
略叙前因,皇帝为何会出现在这?
今晚元恪来秘书监,是为了看以裴氏为首的河东世族献的先贤坟典,他要抬举出身贫寒的赵芷,当然也得抬举其女,便询问秘书监的官员:“校书郎尉窈可当值?”
秘书令史回道:“尉校书郎今晚当值,在残典库舍区。”
管着诸令史的官员为秘书郎中,秘书郎中一副关切样子问:“那里偏僻,为什么在夜里派那边的差事?”
令史在肚子里破口大骂:狗官!就知道你得冒狗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