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3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早有准备,先把尉窈讨钥匙时的可怜话转述:“尉校书郎为了教好《方言》,满洛阳寻此籍有关的注解史料,为此已把家财散尽,别无他法了,就想去封存已久的残典库舍寻找。”
  他再给自己加功劳:“下官想起着作局有不少藏书,也赶紧去找相识的官员,拜请他们闲时帮着寻找和《方言》有关的章篇。下官才回廨舍,正要去瞧尉校书郎呢。”
  元恪颇重视《方言》的传授,在魏境,连皇宗学都没有讲这门学术,何况私学馆!若是能讲好,传播广,定能引别地儒生迁来京师。
  元恪问赵芷:“为了买书,家里的钱用光了?”
  赵芷回禀:“是。钱可以慢慢攒,学问要紧,学问要是教浅了,耽误的不只是一代儒生。”
  元恪知道尉家确实用家财买书了,这种斯文话必是听她夫君或女儿说了后记住的。
  崔鸿是文痴,情不自禁赞许:“说的好。”
  他的境况比尉窈家窘迫多了!他为了实现理想,编撰十六国史书,早就耗尽所有积蓄购书,穷到连纸都买不起了。幸亏清河王元怿举荐他兼任集书省的“修起居注”官职,往后每季可以领两份俸银。
  前因便是如此,不再多叙。
  元恪走出库舍,先斥今晚当值的最高官员秘书郎中:“秘书省旧典篇目虽多,始末残缺者也多,重复的经义多年积累,详细的注疏不曾述立。长此以往,精校工作难上加难!”
  继而,帝下诏令:“告知卢渊,拟奏请,在京城儒生中征召校书郎十员,先修补训诂学术,再修《礼经》。”
  “尉窈,免校书郎职,升秘书舍人。”
  “崔鸿,领校书郎职,掌检视《方言》注疏。”
  一片领旨谢恩声里,皇帝去另片库舍区看河东世族的献书。尉窈在几位官长的示意和催促下,跟在阿母后头伴驾随行。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