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经论道的太后 第14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实在不行,到时候她们的住处都排的远些,往后请安的时辰也错落安排便是了,彼此若不见面还能有什么争执。我想了想道。
  苏泽没有说话,望了望窗外。
  我也看了看门口道,你去,将那两个猢狲喊进来吃饭。
  不一会儿,郑灿便拽着他妹妹委委屈屈的进来了。
  儿臣拜见母后,母后安康。
  郑灿蔫头巴脑的。
  他身边的小胖丫头也跟着他挥了挥小胖手道,拜见母后,母后安康!
  有你们日日这般,只怕我早早的便成了那太庙的一块牌子,哪里还能安康呢?
  我看了看两个孩子,又接着道,你们苏师傅是怎么教导你们的?你们便是这般无视生灵,毁坏财物?
  还有,你们撕书是什么意思?是对母后布置的课业有不满吗?母后并不嫌弃你们平庸,只怕你们连学问都不愿意尊重,待以后不能明事理,辩是非。做了那被人蒙骗的糊涂虫。我越说越痛心疾首。
  你们是皇子公主,受天下人的奉养,你们的一举一动便要配得起这样的奉养。只让人叫你们殿下,对着你们跪拜,你们便是凤子龙孙了吗,你们也得审视自己看看是不是。
  今日,我那东案上的卷宗是你们翻乱的吗?随意翻他人的物件,便不符合你们凤子龙孙的身份。
  我是你们的母亲,今日你们翻了我的东西我能原谅你们。它日,你们乱翻别人的物件,人家哪怕不说在明面上,也会在心里面记恨你们!
  现在,便去将那东案的卷宗整理好了,再来吃饭。我严厉的说道。
  看着那一大一小往东案那里去了,我才松了口气。
  苏泽看着我训他们多少有些不忍,私下里劝我,何苦这样疾言厉色,他们年龄尚小,懂什么天下不天下的。
  我叹了口气,如果可以,我也不想让我的孩子从小便背负着这样的包袱。
  可是又能怎么样呢,咱们并不是普通的富贵人家,身在皇家,多少人多少眼睛盯着,就盼着你出错倒霉。
  一旦失势便是万劫不复啊!
  我从不盼着我的孩子能如何如何的优秀出色。
  只要他们平安健康,衣食无忧便是我最大的心愿了。
  景效十七年九月初八,我亲自下了谕旨,以陪伴公主学习为名召赵将军的女儿赵婧虞入宫。
  十月,还是我下旨,册封赵家姑娘为贞嫔。
  寝殿排了东苑边上的长庆宫。
  她进宫时倒是来见过我一回,诚如苏泽所说,的确不是京城姑娘的样子,她妆容淡薄,眉眼利落,看得出来是个爽利的孩子。
  像她这样的孩子,从小又跟在父兄身边的,按说该找了她父亲身边某个得力的将军嫁了才对,也不至于堪堪的拖到了十八岁,最后竟然进了掖庭。
  我虽然疑惑,却也不至于问出来。
  照旧是跟别的嫔妃一样,温言软语地嘱咐一番,告诉她好好侍奉皇上,绵延子嗣,保重身体什么的。
  这女孩虽然爽利却并不粗鲁,一举一动也符合宫规礼仪。
  看着是好,只是盼着待那鞑靼的公主来了,不要出什么乱子才好。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