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板儿的科举之路 第34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毕竟有了内阁总理在前面顶着,便是天下有什么问题那也是内阁总理的错误,不是皇帝的错。
  这天下要是出现动乱,换一个内阁总理给百姓交代,便可以将皇室从中摘出去。
  虽说未必能够保证他们大齐朝的天下万年永固,但好歹能延续多一点时间吧。
  “说到小三元,朕好像听到过这个名字,戴权,你帮我想想,是不是听过这个人?”
  戴权当然知道这个人,太上皇今天上午还问到了,戴权也知道太上皇根本不可能忘记这个人的名字,但是既然他当着皇帝的面这么问了,他这个做奴才的自然也要配合自己的主子,于是他便躬身走到天玺帝的身边道:“老圣人,的确有这个名字,顺天府知府上报,说是有一个学子提出了一些关于西北旱灾的对策,他觉得颇为有理,便将他的考卷递了上来。内阁的几位大人都觉得这个考生提出的对策很有可行性,便准备将这个考生叫过来问问,然后按照这个对策施行。”
  “原来是他呀,看来这次晖儿找了个不错的朋友呢。”天玺帝面上做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来,笑着道:“看来他不仅画技出色,政务上也颇有见地呢,即便做不成晖儿的朋友,倒也能够培养培养,作一个好臣子。”
  “父皇说的是,还是儿子对他解太浅了,应该再去查查才对的。”
  “你现在政务繁忙,哪里有时间去管一个小孩子的事,况且这个孩子能够去参加考试,身家背景应该算是清白的才对,查不查的有什么要紧。”
  永宁帝却是摇摇头道:“晖儿身边的人还是应该查一查的,最近京城底下可是又有些动静,看起来又有人耐不住了,这个时候,还是要小心为上。”
  提到这个天玺帝却只是冷笑一声道:“他们打的什么主意,朕还能不知道?不过是想着趁着朕六十大寿的时候出来闹一闹,下一下朕的面子,好让朝廷的颜面扫地,他们也就只有这些招数了。”
  永宁帝自然知道天玺帝提到的他们是谁,不过是些前朝余孽罢了,前朝灭亡都已经近百年了,而且皇爷爷跟父皇接连两代皇帝皆是英明圣主,现在国家蒸蒸日上,百姓安居乐业,又有谁愿意跟着他们一起冒着杀头的罪名出来谋反呢!
  也就只有那些前朝遗老的后代们,在他们长辈的教导之下对本朝还带着仇恨之心,一心想着推翻本朝,恢复前朝,不过经过下面这么多年的剿灭,他们的人也所剩无几了,他们也就只有能力动用这些手段了。
  “他们也把造反的事情想得太简单了,随便散播几句流言,就能够动摇我大齐朝的国本吗?他们有这个时间也该去埋头发展一下自己的实力,潜藏起来,等到我大齐朝出现动乱的时候趁势而起,方能有机会浑水摸鱼,现在这个时候冒出来,怕自己活得太久了吗?”
  永宁帝这话说的颇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意思,天玺帝听得忍不住在心里暗笑了两声,他这个儿子还是太耿直了,对手如此急功近利,他不是应该高兴才对吗?
  “他们这些人你要真是有这样的脑子,哪里还轮到我大齐坐天下,当年残明势力逃到南边,立下南明小朝廷,当时他们手里可还掌握着不小的势力呢,翻盘也不是没可能,当时也只有你皇爷爷才能够安下心来,我跟你几位皇叔可是急的差点没冒出火来,就怕有个万一,可谁知我大齐的军队都已经兵临城下了,他们这帮人还在争权夺利,唯一的几个能打仗的将军全被他们自己给内斗死了!那可真是白让我大齐朝捡了便宜!”
  “他们内斗固然是一方面,但是咱们大齐军队强大也是一方面的,还有皇爷爷、父皇跟皇叔们齐心协力,方才能有今天。”
  永宁帝作为大齐朝的皇帝,当然不能说自己祖先能够打下江山是因为别人内斗,那固然是一方面的原因,但是最根本的还是因为他们大齐朝够强大、够团结嘛。
  要不然当年的农民军可不止他皇爷爷,李自成他们也够强啊,李自成当年还带着军队进了京城,将崇祯皇帝逼的上吊自杀了,大明朝就灭在他手里,他到最后不还是亡还在皇爷爷手里了吗?
  天玺帝自然明白儿子想的是什么,他也知道他们大齐能够笑到最后靠的还是自身的实力,但他之所以要在儿子面前儿子提出这个观点,主要是为了让他儿子能够保持警醒。
  就像当年他父皇带着他们几个兄弟将南明小朝廷灭亡之时,指着南明的降帝告诉他们兄弟,南明之所以灭亡就是因为他们内斗,让他们兄弟记住这个教训,日后万万不可升起内斗之心。
  所以当父皇选择继承人的时候,他的那些兄弟们看出父皇嘱意的是他,便直接带着人马到海外去了。
  他们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一方面是因为父皇的威势极盛,哪怕他们身上有军功,手里有军队,也根本无法违背父皇的命令,而父皇当时身体十分健康,等到父皇老迈,他这个太子之位也坐得稳固了,父皇又不是个恋站皇位,为了皇权儿子都心生提防的,京城根本没有他们的机会。
  另一方面也是他们兄弟几个从小跟着父皇长大,感情非常深厚,根本不愿意刀兵相向。
  但是他们兄弟感情虽然深厚,不愿意互相动手,他们手底下的人未必能够互相忍让。
  而他们这些做首领的如果不能够给手下人带来利益,除了那些死忠的,其他人必定会背弃他们而去。
  如果不想面临这样的局面,他们就必定会被手底下的人推着往前走,迟早有一天,兄弟之情会耗尽,他们不得不拿起手中的刀对着自己的兄弟。
  父皇当年培养他们时最注重培养他们的大局观,在他们这些兄弟眼中最重要的不是自己的私利,而是整个大齐王朝的利益。
  他们非常明白,一旦他们这些兄弟们动手,对刚刚建立起来的大齐王朝的伤害是非常巨大的,甚至可能动摇国本。
  所以当他们知道父皇选择的是他时,他的那些兄弟们便直接向父皇告辞,带着人马离开了大齐,到海外去建立自己的国家。
  即便他们知道,他这个做兄弟的当上了皇帝也绝对不会薄待他们。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