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板儿的科举之路 第34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过最优厚的待遇也不过是一个藩王之位而已,虽然大齐朝不会像前明那般把王爷当成猪一样圈养,他们手中还能掌控着军队,但是朝堂上的那些大臣必定把他们当做眼中钉一样死死地盯着,他们不管是愿不愿意,都要受到重重限制,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无拘无束。
  与其留在封地上受到猜疑,倒不如出去拼搏一把,反正他们背靠着大齐朝,难道还打不过欧洲那些小国来的流民罪犯吗?
  父皇其实也明白,他这些儿子留下来肯定会面临他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父皇既不愿意看到兄弟残杀,也不愿意看到他苦心培养出来的儿子们困守在封地当中,像折断那翅膀的雄鹰一般,再也无法在天空中翱翔。
  所以父皇即便再舍不得他的那几个兄弟,也只能够无奈的将他们送走。
  而到了他儿子这一代,父皇留下来的最后几年已经把朝政都交给了他,他自己则在宫中培养几个孙子,所以他的几个儿子也选择了他们叔叔伯伯同样的路。
  至于晖儿,皇帝现在也只有他这一个立得住的儿子,其他要么早夭,要么资质平庸,至于以后的儿子,跟晖儿年纪差距太大,只要晖儿日后不长歪,按照他所设想的那般慢慢成长起来,就没人能够威胁到他的位子,在晖儿这一代应该不会出现内斗的情况。
  至于以后如何,那个时候他早就不在这人世间了,他已经尽到自己的职责,那管身后洪水滔天。
  “你说的自然也有道理,但是你皇爷爷有一句话说得好,内因才是根本,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如果南明小朝廷能够团结一心,利用手中的势力,同我们的军队死战,他们即便不能翻盘,也能给我们造成非常大的伤害,甚至将我大齐的军队阻于长江之北,最后南北对峙,隔江而治也未可知,要知道当年洪武皇帝原本就起于南方,南方才是明朝的根本,只要南明小朝廷能够在南边立住,重演东西汉朝之事也不是不可能啊!”
  天玺帝的话说的语重心长,永宁帝当然能听出父亲的教导之意,他赶紧站起身来,肃手而立,低头道:“父皇的教导之意儿子明白了,儿子必定会谨记父皇留下来的教训。对于南明小朝廷来说灭亡的根本原因是内斗,而对于我大齐朝来说内乱也必定是灭亡我大齐朝的罪魁祸首,要想王朝永立,必须团结一心。”
  对于永宁帝的态度,天玺帝满意的点了点头,他道:“这番忠告你皇爷爷传给了朕,朕现在传给你,你日后可传给晖儿,晖儿可以传给他的儿子,他的儿子再传给他的孙子,一代一代传下去。朕不知道这番忠告日后咱们徒家的子孙能够记下多少,但是只要有一个人记住,那么咱们徒家的天下就能够坐稳。”
  “儿子必定会传下去,让后世子孙永记于心!”
  “永记于心?这种话何必说出来糊弄人呢,即是糊弄别人,也是糊弄咱们自己,咱们做好自己的事就可以了,后世子孙有他们自己的祸福,他们能不能走得远,靠的是他们自己,我们可做不了主。”
  “父皇说的有理,可是儿子有时候也难免会幻想能不能够做到王朝永固,这天下能不能够一直姓徒,可现在看来…唉!”
  “你这就是钻牛角尖了,哪怕像秦皇汉武那种的英主尚且不能够做到这一点,你又何必强求呢?”
  听到自己的父皇也这样说,永宁帝只能够无奈的叹口气,或许真的是他要求太高了。
  天玺帝见此心中暗叹一声,转移话题道:“那些人只是用些上不了台面的小手段,虽然惹不出来什么大事,但终究还是恶心人,你还是吩咐安全部的人好好注意一番,到时候大齐下属的州县还有蕃国都必定要派遣使者前来京城祝寿,虽说咱们不在乎这些虚面,但是能不让人看笑话还是不让人看的好!”
  闻言,永宁帝赶紧打起了精神点头道:“儿子知道了。”
  永宁帝能够被天玺帝选做皇位继承人,而且在自己年老之后立刻退位让贤,把皇位让给永宁帝,永宁帝自然也有值得天玺帝看重的地方。
  别看刚才的一番话让永宁帝的精神受到了打击,甚至有些颓废,但是作为一个合格的皇帝可不能沉溺这种负面的的情绪中,他到底心志坚定,很快便恢复过来。
  永宁帝冷笑一声道:“这一次恐怕不止那些前朝余孽在作怪,那帮子前朝余孽早就被打击的不成样子,他们能有多少人?能在这京城天子脚下短时间内掀起这样的风波,可不是他们能做到的。”
  “哦?你可是有了什么发现?”
  “不过是些蛛丝马迹,但是猜也能猜到,江南那些世家可是坐不住了啊。”
  “他们早该坐不住了,你皇爷爷定的是温水煮青蛙的计策,但到了如今这个时候,水早就热了,哪怕他们已经慢慢适应了这个温度,但是快要死了他们肯定是要挣扎一下的。”
  “那是自然!” 提起这个永宁帝也高兴起来:“周边的蕃国早就实行了新学制,边疆地区在军队控制之下,也早就进行了改革,西南那里因为十几年前的一场地动,朝廷一边派人就在一边进行了学制改革,中原因为旱灾,东北因为设为工业基地,而西北,这次旱灾过去也能够顺势完成改革,临海地区最为开放,不用朝廷出手,本地人就把那些老顽固的思想扔到垃圾箱了,他们现在能够掌控的地区也就苏杭地带了。可是苏杭这些年早就眼馋临海的富庶了,他们现在快连最后的大本营都掌握不住了,要么等死,要么孤独一掷!”
  “孤独一掷?他们有这个胆气!”
  不是天玺帝看不起他们,而是他们真没这个魄力!江南的富庶腐蚀的不仅是他们的思想,还有他们的胆气,他们要有胆子对抗朝廷,那也该在最初,他们实力最强大的时候反抗,当初他们退却了,想着要妥协,现在他们再提对抗,是傻了吗?
  要知道学制改革受损最严重的就是江南的那帮人了,一旦新学制实行,学生们都在国立学校上学,每个科目一个老师,一个学生的老师加起来最起码有十指之数,老师对于学生的影响力将会降到最低。
  他们这些依靠知识起家的所谓诗书世家要如何影响学子?
  他们再也无法向以前那般以老师的名义控制学生,他们之间的关系太松散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