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青云路 第278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关键是即便看了,他俩也不认识几个字。
  延安当场就站在几个阿姨跟前,声情并茂地讲了一段《半夜鸡叫》的故事内容。
  他讲故事很有自己的个人特色,每个人物说话时的语气神态都有所不同,就连大公鸡打鸣的声音,也能模仿得惟妙惟肖。
  办公室里几个女同志立马就被这个小胖子俘获了!
  见他学大公鸡打鸣的时候,脖子还向上抻着,一个年轻的小姑娘“噗嗤”一声就笑了出来。
  延安对自己讲故事的效果挺满意,得意地瞧了哥哥一眼。
  项小羽笑着解释:“这两个孩子从一岁多就会看幼儿图画书了,两岁就开始收听《小喇叭》的节目,会讲的故事特别多。而且他们记东西很快的,听一两遍,基本上就能记个八九不离十了。对于感兴趣的故事,记得尤其快。”
  徐薇闻言生出些兴趣,便想当场考考这两个孩子。
  她拿起桌上新收集到的一个小故事,用尽量慢的语速,给小哥俩读了一遍。
  双胞胎听得津津有味。
  等到徐薇停下来,让他们重复一遍的时候,吉安义不容辞地挑起了重任。
  当着众人的面,他又重新讲了一遍刚刚听到的小故事。
  虽然不是逐字逐句还原原文的,但是大致的意思差不多,能达到七八成的准确率。
  徐薇觉得让他再听几遍的话,兴许还真能完全记下来。
  只不过,这个孩子讲故事就只是单纯的讲故事,并不会像刚刚的弟弟那样声情并茂,眉飞色舞。
  徐薇理所当然地以为,双胞胎就应该是一样的,吉安之所以风格不同,主要是这个故事是他们第一次听,能完整复述下来就已经很不错了。
  不能再强求孩子带感情背诵。
  于是,小哥俩就这样各自展示了自己的特长,误打误撞地蒙混了过去。
  当项小羽带着儿子们从广电大楼里走出来的时候,背包里多了一份后天要试录的故事稿。
  这两个小文盲不识字,得多给他们一些准备时间。
  延安一蹦一跳地走下台阶,兴冲冲地问:“妈妈,我们讲故事到底能有多少钱呀?够买电视机不?”
  项小羽敷衍道:“够了够了,我已经跟爸爸说了,让他出国的时候,帮你们买一台电视机回来。你俩到时候把钱给爸爸就行了。”
  双胞胎一阵激动,忙问:“那爸爸啥时候能出国?”
  “快了。”
  *
  被双胞胎惦记的老父亲,此时已经踏出国门,站在了日本的土地上。
  与他同行的,还有一支人数多达五十人的船长船员队伍。
  其实对于是否要派这么多人去日本培训,公司内部是有分歧的。
  两个多月前,他们刚跟日方签了培训合同的时候,就已经送了三十人去日本培训了,加上这次的五十人,全公司八十多人的飞机票钱可是一笔不菲的开支!
  然而,与他们每年要还的将近四十万美元的贷款利息相比,这些飞机票钱便只是毛毛雨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