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章(100 / 11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怎么看?”
  原来杨乃武的花押,内隐“屈打成招”四字。不说破莫名其妙,一说破宛然成文。经杨恭治一指出来,詹善政不能不佩服杨乃武的巧思。
  “这真所谓舞文弄墨了!”他感叹着说,“不过,心思是白费,就算有明镜高悬的清官,细心去看供词,哪里会想得到花押中会有花样?”
  “这就全靠旁人的一句话了!如果有人点破,一看果然,对整个案子的看法,当然就会不同。”
  詹善政拿他的话,仔细想了一会儿,很起劲地说:“对!对!这就用得着陈丹了!”
  杨恭治也想到了。这次陈丹进京会试,只要随意说一句:杨乃武是屈打成招,花押里面有这四个字,那才是他心里的“亲供”。这句话传到刑部,自然要慎重推究,不会轻易定谳。
  “你赶快回去吧!”詹善政催促着,“一到请你就把这些情形告诉我姐姐,好让她心里稍微轻松些。”
  “好的!我马上赶回去。准定年初七之前,一定回来。”
  詹善政等于是在陈丹家过的年。陈太太很贤惠,认为陈丹能够进京会试,而且弟兄和好,完全出于詹、杨二人所赐;知道詹善政一个人留在杭州,客中佳节,又是为了照料至亲的官司,心境一定凄凉万状,所以特地派一名老家人到长泰来请,说是:“我家太太请詹老爷去过年。”
  由内眷出面相邀,完全拿他当通家之好看待,詹善政觉得不必辞谢,否则倒是自己见外了。因此,欣然答应,买了好些爆竹、风筝、拨浪鼓之类的玩具,到陈家去吃年夜饭。这一下,不但成了陈家夫妇的上宾,而且也博得了陈家孩子的欢迎,“詹伯伯、詹伯伯”叫得好亲热。
  一夜过去,到了同治十三年正月初一,陈家来拜年的客人很多。詹善政觉得自己的身份,仍以隐藏为宜,所以带着陈家的孩子到城隍山去兜了一个“喜神方”,顺路逛了逛城隍山,中午将孩子送回陈家,吃过饭便要告辞。
  “你到哪里去?”陈丹问。
  “回客栈。”
  “那不行!你是内人请来的客人,我要问了她再说。”
  “不必如此!陈先生,我老实说,你的至亲好友都没有见过我,看见了,少不得要问起。那时候你怎么说,说了实话,你不方便,我亦不方便,所以还是我避开的好。”
  “那不要紧!我只说是表亲好了!一表三千里,谁知道你的来历?”
  “不,不!”詹善政说,“至少令弟知道我的来历。他或者会跟人谈起,那样一来你们昆仲之间,言语不符,容易使人起疑,引起许多闲话,对哪一方面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
  陈丹想想他的话也不错,放他走了。不过,到了傍晚,仍旧派人送了饭菜到长泰,第二天中午又携酒相就。在詹善政,当然感激又感动,两人的交谊,亦就更觉不同了。
  然而,交谊虽深,究竟还不到无话不谈的地步,所以杨大姐入狱私探以及杨乃武狱中寄信两事,他仍旧瞒着不肯告诉陈丹。但有些情况,不妨变换一种方式透露,尤其是杨乃武的那个花押,非得让陈丹知道不可。
  “噢,”他装作突然想起的神情,“陈先生,有件事我要告诉你。乃武在杭州府初审受刑,诬供以后,我找到一个机会,匆匆忙忙跟他说了几句话。他说,他供单上画的花押,藏得有文章在里头。那个花押,我托人仿了一份下来,一直看不出啥;昨天晚上无聊,又拿出来看,看来看去看出点名堂来了!”
  “居然有名堂!”陈丹亦很有兴味地问,“是啥?”
  “我拿来你看。”
  詹善政起身开了箱子,背着陈丹,取把剪子,将杨乃武信上所画的花押剪了下来,摆在桌上,让陈丹仔细端详。
  “只看得出杨乃武三字,另外有啥名堂?”
  “你横过来!”詹善政把纸片移了一个方向。
  “啊,啊!仿佛有字!”陈丹细看了看说,“是‘屈打成招’!妙!妙!”
  詹善政不自觉地微笑着点头,是显得相当得意的神情。
  “令亲的心计,真是很深。”陈丹想了想赞叹,“明明一盘卸甲丢盔的死棋,居然有这么一着人所不防的仙着!看起来翻案有望了。”
  詹善政大喜,“陈先生,”他问,“请你说说你的看法,何以翻案有望?”
  “这一案的致命伤,就在令亲所供,与小白菜的话,完全相同。如说屈打成招,想翻案时,总是如此说法,复审的官儿,照例是不理这一套的。可是,当堂画花押,有这句话在里面,就是言之在先,与事后的翻供情形不同。倘或有那公正廉明的官,自动发现了这个秘密,不等人犯上控,自己提案来审,效用就更大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