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二医 第61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后知后觉,那支钢笔是郎先生的试探,看看她会不会急不可耐炫耀或是转卖。她没动,算是过关了。现在很清楚了,郎先生是张怀凝招惹不了的人,要拒绝他,必须想个妥帖又不伤面子的理由。但她再有察言观色的本事,一时也想不出来。
  回到公司,檀宜之先前的申请批复下来,但领导有其他要事和他商量,咖啡都来不及泡,是真急不可耐,“听说你前妻是名医?”
  檀宜之没作声,重点错了,寻思张怀凝算不算名医。领导当他默认,便道:“有个重要的客户现在住院昏迷了,是外籍,能不能转给她?”
  “她为什么要领我的情?是前妻啊。”
  “前妻也是妻,你就没有一点魅力,和她留点交情?”
  “没有。我是个无聊透顶,讨人厌的丈夫。而且犯了原则性错误。”
  “难怪你离婚离得这么痛快。”领导误解了那个错误,“你应该没被拍裸照什么吧。”
  然而讨人厌的丈夫一提,张怀凝就同意了,不是徇私情,而是上报给领导,院长觉得是个机会。这客户不是一般人,德国车企的实权人物,治好了也是名声。又是外籍,走商业保险,治疗时不用在意花销。
  说起来,德国人昏迷的原因也带有戏剧性。原来实习生小王并非简单的蠢材,而是蠢材中的绝世天才,闯祸比吃饭都勤快,因为他是一边闯祸一边吃饭。
  会见客户前,项目负责人已经三令五申,让他不必出声,人到场就好,方便项目结束后为他装点简历。然而小王急于表现自己,有了天才般的构想,在负责人去洗手间的二十分钟里,他竟然把客户领去对街的风味小馆,尝尝别家鲜。
  他的原话是,“德国人来中国吃西餐多乏味啊,他就是专程来体会异国特色。”
  可惜是云南风味小馆,德国客户吃了道见手青。很地道,一小时后,他就发病昏迷了。
  在医院介绍完情况,檀宜之看热闹不嫌事大,道:“那位同事很受打击,没想到工作疏忽是去洗手间的时间太长。如果公司经费充足,会给他提供心理辅导。很遗憾,不充足。”显然他们有旧怨。
  张怀凝与他的关系缓和些,道:“客户是 vip,实习生是 vvip,他爸什么来路啊?要是过几年被双规了,你们就白给他擦屁股了。”
  第75章 这动物不但出片,还很出殡
  看病史,德国人昏迷后就近送医,急诊医生按食物中毒进行治疗。很常规,先紧急洗胃,灌肠导泻。因为有血尿,用了地塞米松消炎症防溶血。疑似神经类型中毒,用了阿托品,还是无济于事。
  内科紧急会诊,讨论要不要给他用透析疗法。张怀凝同意,冷医生却持反对意见,“他应该不是蘑菇的问题。那么多人吃了,怎么就他有问题?”
  冷医生的建议是详细检查,“可能是酒精中毒,药物过量,或者那个。”她的表达很隐晦,眼神一一扫过,其他医生也会意。如果查出毒品阳性,医疗问题会上升得更复杂。
  钱晶晶悄悄与张怀凝抱怨,道:“领导一拍脑袋,我们就忙得要命,要是给他治死了,会不会变成国际纠纷啊?”
  还没讨论出结果,又有坏消息传来,德国人在病床上迅速变黄。字面意义的黄,皮肤虹膜变黄,像是一个发育良好的橘子。这是黄疸的典型症状,说明他的肝脏在坏死。
  秦主任立刻拍板,道:“给他血透,优先保肝,我去联系肝胆科医生会诊。”
  德国人的检查结果很快出来,他干净得出奇。毒理检测阴性,不酗酒,重金属不超标,脑髓液也没显示感染。肝胆科医生考虑过糖尿病,也很快被排除。
  其实从他的外观也可见一二,典型的中产阶级白人。铂金发,有健身习惯,哪怕现在红里透黄,也能看出美黑痕迹。
  多数医生依旧认为是菌类中毒,正准备联系云南的专家在线问诊。冷医生却嗤之以鼻,敢拍着胸脯保证不是中毒。
  其实张怀凝同意她,因为他的发病模式不像典型的食物中毒,没有上吐下泻或胃肠道不适。她也是边翻书边学,了解见手青是个大类,最常见的是兰茂牛肝菌,也称红葱,只要做熟就不会有毒。而且小王与他同桌吃饭,也不见有事。
  然而她的天性是凡事打个问号,之前没有接诊过吃蘑菇中毒的病人,又是外籍,经验太少,不敢妄下结论。
  不料冷医生找不到同盟,一气之下竟联系了那家的店主,买了一份见手青要以身试法,张怀凝连忙劝阻,但冷医生已经夹了一筷,“肯定没事,不是见手青的问题。你帮我作见证。”
  “吃死了怎么办?我把你埋了。”张怀凝道:“就算你没事也证明不了什么。急性肝损伤也是蘑菇中毒的一个典型表现,吃鹅膏菌中毒就会这样。可能厨师没在意,用沾了鹅膏菌的筷子做了他那盆菜。”
  “鹅膏菌是剧毒,你能不能对人多一点信任?连你都知道的常识,云南厨师不可能不知道。这家店开了四年了,从没有出过这种问题,现在快因为这件事被查封了。万一是误会,你就不想还他们一个清白。”
  “这是两码事。”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