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听完孙宝田对其自家弟子的褒奖, 钱昆对着这道被改得面目全非的黄焖鳗, 一时间也不知该说什么好。
  黄焖鳗是传统特色苏菜之一, 大锅焖制过后再小锅分烧, 烧出来的鳗鱼皮肥肉嫩, 味道咸中带甜。一般,这道菜的摆盘是将鳗鱼块一字码开,或者盛在砂锅中, 跟现在火遍全国的黄焖鸡也算一个吃法。
  而面前这道,如果不是尝了味道,他还真认不出这是黄焖鳗。
  金黄的玉米烙上撒着一道道波浪纹的白色沙拉酱,鳗鱼肉塔的顶端那抹翠意,用得也并不是中餐惯用的葱花和香菜,而是只在西餐里出现的欧芹。
  可见,周奇作为沁园春革新派的成员之一,将何美心那套中西结合的做法,融会贯通得很彻底。
  鳗鱼的味道尚可,还能辨认出是黄焖鳗的味道,如果没有那层沙拉酱,玉米烙和酱汁的搭配也堪称巧妙。
  然而这盘菜给他的感觉,就像是一个好好的身穿旗袍的古典东方美人,被人强行扒掉了衣服,换上了有着蕾丝泡泡袖的洋装连衣裙。
  怎么看怎么别扭。
  好在紧接着,鱼莜打开了竹屉,飘着面香味的菜肴,又重新拉回了钱昆的审美。
  鱼莜所做的菜品是一屉烧卖。
  八只烧卖整齐又不显拥挤地摆在在竹屉里,下宽上窄,在烧卖的三分之一处面皮收腰合拢,宛若一只只小巧的石榴。烧卖的皮是半透明的,晶莹圆润,隐隐透出里面馅料的色泽。
  烧卖的馅儿在面皮收口处“小露香肩”,淡粉色的肉馅混着粒粒分明的糯米、棕色的香菇、红色的胡萝卜,勾人食欲。而层叠的裙边至少有24道褶儿,宛若娇女的裙摆,又宛若一朵朵绽放的梅花。
  看着这屉子烧卖,钱昆由衷地想,这才是苏式菜应有的摆盘和造型啊,简单又不乏精致,内敛又优雅的漂亮。
  评审纷纷举筷,八只烧卖,七个评审一人一只,还余下一只。
  咬下一口热乎乎的烧卖,钱昆心下不由得发出一声感慨,他已经很久没有吃过烧卖,尤其是这么好吃的烧卖了。
  身为面点房主厨,都是他做面点给别人吃,而自己做的菜自己吃时,已经没有了新鲜感。
  面皮既筋道又柔软,糯米软糯喷香,充分和其他馅料的滋味融合,咬下去甚至还会像灌汤包一样,有鲜美的肉汤流出,且不吃不知道,看似小巧的烧卖里竟然还包着整只的虾仁,算得上是意料外的惊喜。
  以钱昆数十年的为厨经验,只消这一口便可以尝出,这是烹饪者真正用心做出来的面点。
  大多的烧卖都是用的烫面,少数地方为了图省事也会用凉水面,但很多人不知道,介于烫面和凉水面之间,还有一种叫半烫面。
  半烫面需要对和面的水温和时间有严格的把控,烫出来的面既有烫面的筋道又有凉水面的柔软。
  烧卖里的肉馅,鱼莜则用的是猪夹心肉。猪夹心肉是靠近猪后腿无肋骨的部分,特点是三层瘦肉,二层肥膘互夹,俗称五花三层,质地比猪的其他部分更加柔软。
  香菇丁、胡萝卜丁、猪夹心肉和熟糯米下锅翻炒时,她没有用耗油、老抽等这样的人工合成调味品来增鲜,首先她要保证炒出的馅颜色不能太深,如果太深,馅料透出面皮的颜色就会发沉,没有了晶莹剔透的感觉,其次用这些调味品调出的肉馅虽然鲜美,但缺少几分食材的自然风味。
  所以在调馅时,她加入的是泡过香菇的香菇水以及煮过虾仁的虾汤,虽然只有小小几勺,但是风味足矣。
  包馅的时候,每只烧卖里,她都包入了一只完整的虾仁,以及一小块用了七八块五花肉的肉皮熬成的、已经凝固了的猪皮冻。
  最后一步上锅蒸,只消□□分钟便可,烧卖皮她擀得很薄,很容易蒸熟,这一步也是为了让猪皮冻受热化开,肉汤充分渗透进糯米中。
  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小细节,但也正是因为这些细节,成就了这盘格外可口的三鲜虾仁烧卖。
  小小的烧卖里,承载着满满的心意。
  评审们品完了两道菜,到了出结果的时刻。
  虽然不知道周奇那盘黄焖鳗的味道,但鱼莜对自己的烧卖有信心,因此当她看到前三位评审俱亮了黑牌后,心都凉了半截。
  她以为自己就要被这么不明不白地淘汰了,时局忽然柳暗花明地扭转,从钱昆开始,后面的四位评审接连亮起了红牌。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