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 第927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问题是,李仁孝如今才十五岁,刚刚登基还没来得及改革啊。
  更糟糕的是大明崛起,西夏没有夺回天都山等马场,更不可能占领河湟谷地,甚至都无法再越境劫掠。面对连年的天灾人祸,西夏马政败坏得更彻底。
  比如威福军司,就不断增加农垦面积,提高那里的粮食产量,甚至还倒卖军粮赚取钱财。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肥沃的套外地区宁愿饥荒,也不能减少产马量,没粮食吃了就去宋国抢!
  除了战马,西夏的冶铁数量也在锐减。
  规模最大的夏州冶铁务,由于铁矿开采过度,产量和质量都在降低。
  西夏铁鹞子在宋徽宗时期,因为连年战争损耗过大,实际战斗力已经开始拉跨。战马不如从前,铠甲也不如从前,甚至兵源也不如从前,严格来说已经不能算重骑兵。
  兵源怎会不如从前呢?
  因为西夏铁鹞子,基本靠世袭。一副铠甲传几代,作战技巧也是家传。
  这在前期能保证战斗力,多传几代必然出问题。
  一是短时间内死伤过多,很难快速进行补充;二是世袭功勋贵族,子孙后代很难保持血性。
  宋徽宗时期的西夏铁鹞子,甚至出现不敢冲阵的现象,须用弓箭射败宋军才敢冲锋。
  不敢近战厮杀的重骑兵!
  此时此刻,大概有三分之一的铁鹞子,并非来自世袭贵族家庭。
  没办法,许多铁鹞子家庭,成年男丁已死完了。但他们却占据着名额,从各自部落挑选勇壮,把铠甲“借给”壮士代替从军。
  而这些敢打敢拼的壮士,很难靠战功和武勇爬到高位。
  铁鹞子的中高级军官将领,清一色来自世袭贵族家庭。他们有很多已失去血性,却又霸占着位置不肯挪窝。
  真打起来,很快现出原形。
  ……
  杨沂中慑于铁鹞子的威名,跟杨进部汇合之后,立即拉开距离避其锋锐,转而冲向更远处的西夏轻骑。
  然后他们就发现,匆匆追来的铁鹞子,居然没有猛冲过来,而是隔老远开始放箭。放了一箭,又放第二箭,似乎错过了最佳合围时机,这些铁鹞子打算先射箭歇一歇。
  李察哥也看见了,怒吼道:“发令,让房当乞力带兵冲杀。不要在那里一直射箭,他领的不是牧民轻骑,面对的也不是明军步兵大阵。再敢畏敌不前,就算获胜也要砍头!”
  传令兵先是吹号挥旗,铁鹞子却只往前冲一阵,又停下来在那儿反复射箭。
  无奈之下,传令兵只能骑马奔往战场喊话。
  李察哥的命令还没传到,又一股西夏轻骑,被杨沂中、杨进带兵冲垮。继而,他们直冲西夏步兵大阵的侧方。
  那里的西夏步兵忙慌慌转身御敌,杨沂中、杨进的骁骑分成六股,一拨又一拨的从阵前斜掠而过,并在掠阵之时近距离骑射。
  然后,这些大明骁骑转向远遁,朝着西夏轻骑四面出击。
  战场另一侧,李昱、刘正彦也被铁鹞子阻截,同样拉开距离冲击西夏轻骑。
  大明骁骑的编制,是25人一个小队,250人一个大队,前后左右都有军官,转向和进退速度非常快。
  西夏轻骑则以部落划分,一個酋长统领一溜,每溜的人数并不固定,全看这个酋长能招来多少兵。
  一个溜里面,又由多个部落贵族领队,指挥时全靠贵族威望和彼此默契。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