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 第1058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见此情形,蒋宽没有下河捞儿子,而是扔下管家的全家,还有自己的小妾和儿子,带着包袱里的大明宝钞撒腿就逃。
  管家又怒又急,他跟那些船工一样,都不是什么好人,甚至还亲手杀过人的。
  管家也懒得管落水妇孺,捡起竹篙撑船靠岸,船底猛撞在正在水中挣扎的小妾头上。
  “快走!”
  管家跳上岸呼喊,很快把自己的妻儿接下船跑路。
  那艘小船上,只剩一个小妾抱着孩子发愣。她很快放下孩子,用竹篙把船撑开,寻找落水的姐妹和婴儿。
  但落水的妇人被撞晕了,隐隐可见身体在水下起伏,至于婴儿已经消失不见。
  “呜呜呜呜……”
  小妾终于坐在船头哭起来,旁边的孩子也跟着哭。
  第1074章 朝堂之事
  洛阳,东溪园。
  朱铭带着皇室成员,集体跑去皇家园林里避暑,顺便还带了一部电台和发报员。
  说是避暑,其实也要办公的。
  李含章奉诏前来东溪园觐见,他坐在湖心凉亭中等待,入眼是随风摇曳的碧荷,以及那刚露尖尖角的花骨朵。
  老家的事,他已知道了,但不清楚细节。
  自从让兄长回去分家,并且迁徙户籍之后,李含章就与家族没有联系。
  很多汉语词汇,那都是有来历的,只因用得久了而习以为常。
  就像朱铭的第一个年号“复兴中华”,此时的人们并不觉得俗气,而且省略为“复兴”、“兴华”都有其他含义。
  “太阳”也是一样,几百年后的人们,肯定认为是个寻常称呼。
  那为什么月亮的口语,不是“太阴”呢?
  而且还越来越通俗,明朝都叫“月明”,到了清朝就叫“月亮”。
  从月明到月亮的名词衍化,才是通俗化、口语化的正常趋势。
  太阳的口语称谓衍化,竟然从通俗变得高雅,反而是违背语言发展规律的。
  因为日、入、直三个字同音,“直娘贼”和“入娘的”这种粗鄙之语,可以直接用“日”字去代替。
  甚至骂人的时候直接简化为一个字:日!
  于是宋元时期的口语“日”、“日头”,渐渐在明清两代被更文雅“太阳”取代。
  你如果在宋代指着天空说太阳,跟指着夜空呼喊太阴没区别,属于措辞文雅的不接地气行为。因为大家平常都喊日头,就连诗词里也多用日头。
  “分家”我们习以为常,但这个词也是有来历的。
  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合起来即为国家。
  “家”特指士大夫的封地,也可以叫采邑。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