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军工大院 第325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叶满枝说:“夫妻两地分居的问题确实不是能马上解决的,但是有个稳定的大后方,才能让工人们安心在一线搞生产。40岁以上的工人,年富力强、技术精湛,正是生产建设的中坚力量。这一部分工人的情绪和心情是最需要照顾的吧?”
  白荣五品了品她的话,望向对面说:“叶厂长,有什么话你就直说吧。”
  刚刚叶满枝一直是压着音量讲话的,此时却放开了嗓门说:“白团长,我有个提议,希望你可以考虑一下。”
  “小三线那边只有三千多职工,原有的生产设备其实是过剩的,很多重复的设备到了小三线以后很可能被闲置。而机器不怕用,就怕不用。如今两厂分家,曙光厂没了设备,几乎什么也干不了。你看这样行不行?曙光厂先跟833厂借用一部分设备,期限就是三年,三年以后一定归还。在此期间,如果833厂有国防生产需要,急需使用这批设备,那我们可以无条件将其归还。”
  “相应的,为了感谢833厂的支援,咱们曙光厂可以拿出100个正式工编制,提供给一部分工人的配偶或子女,解决一线工人的后顾之忧。除了这100个正式工编制,以后只要厂里有招工需要,833厂的职工家属,与曙光厂的职工家属一样,都有优先录取资格。”
  食堂里还有很多没去三线的833厂职工,听说她是新来的副厂长,便高声问:“这是真的吗?厂里真能让子女进厂工作?”
  城里对编制管得严,孩子若想进厂,大多是接父母的班。
  叶满枝说:“当然,雷厂长已经同意了,每个只身前往三线的职工,都可以有一个录取家属工的资格。如果报名人数多,则会组织考试,优先录取前一百名。”
  她语气肯定,好像真有这回事似的,让在场很多833厂的工人都心动了。
  纷纷将目光投向军代表白荣五。
  只有833厂将设备借给曙光厂,才能拿到这100个名额。
  白荣五:“……”
  这个座位果然不简单。
  周围这么多职工听到了他们的谈话,全都等着他表态呢。
  “即使我给你们留了设备,也不足以支撑所有工人一起开工。”白荣五怀疑地问,“厂里暂时没有生产任务,你再招一百名职工进来,不是增加压力吗?再说,劳动局不可能给你们100个正式工编制。”
  市里对城市工人的编制把控有多严,他心里有数。
  叶满枝笑说:“白团长,我是曙光厂的第一副厂长,当着这么多职工的面,我总不至于撒谎骗你吧?”
  “……”
  那倒是。
  白荣五踯躅道:“100个正式工编制太少了,最少要300个。而且833厂的生产设备比较特殊,不能按照你们的要求给,我只能划出来一部分。关于设备的事情,我做不了主,如果你们同意这些条件,那我就跟上级汇报。”
  “300个正式工编制我也做不了主,也要向上汇报。”
  白荣五以为她要跟省领导请示,颔首说:“那咱们都尽快上报吧,我们在1月15号之前,就要全部撤出。”
  叶满枝一脸淡定地吃完午饭,下午便离开了曙光厂。
  听到执勤战士的汇报时,白荣五以为她去省厅化缘了。
  事实上,叶满枝并没去省厅,而是乘车回了原单位——滨江第一食品厂。
  于之江见到她时,纳罕道:“叶厂长,你怎么刚去新单位一个礼拜就回来了?我还以为秘书说错了呢!”
  叶满枝玩笑道:“我回来讨债的。”
  “哈哈,你想讨什么债?”
  “于厂长,省外贸局的电话你接到了吧?有两条果酱生产线要给咱们食品厂了。”
  “嗯,接到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