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贾璋传 第163节(1 / 4)
经过两年多的编纂,太上皇一朝的实录在前些日子修成了。
从翰林院掌院学士宋榆到贾璋这样的基层修史小组的首领修撰,所有参与到编纂实录的翰林官都积攒了一份功劳,还得到了乾清宫和玉熙宫的赏赐。
当然,主要的功劳还要算在宋榆这个编纂实录的总裁身上。像贾璋这样的小修撰,顶天能分到点儿微末功劳。
就这还是上官韩凭和他关系好,不克扣他的功劳的结果。
翰林院本就是一个僧多粥少的地方,想在修史这件事情上出头,可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
如今太上皇动了编纂《大盛会典》,彰显国朝文华的心思,对翰林官们来说绝对是一件大好事。
若能挤进去修修书,进而分润一些功劳,就能给自己的履历上添加上光荣的一笔。这样的好事人人都想参与,贾璋他自然也不例外。
更何况贾璋也是想要建功立业的。
所谓不朽之业,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若能参与到《大盛会典》的编纂,他这也算是立言了。
这下贾璋终于明白杨宗祯为什么问他《尚书通考》的事情了。他年纪小,想要得到这个机会,就要靠文名来补齐劣势。
而这世上,再也没有什么能比经义疏注更能彰显一个人的经义与文字功底。
所以他的那本《尚书通考》必须在朝廷正式提出编纂会典之前定稿刊印。
这也是杨宗祯今天找他过府的原因。
只听杨宗祯对贾璋道:“你是三元及第的文魁,这是你最大的优势。但你年纪太小了,这又是你身上最大的劣势。”
“若是你能在朝廷正式提出编纂会典前刊印你的《尚书通考》,那你成为纂修官的几率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我看过你你那本书的前两章,写得很有水平。刊印出去后,实学一派也会想办法为你造势。”
“而且最重要的是,最近火耗改革进展得很顺利。陛下心里也会记得你进言献策的功劳,他不会反对你参与到会典的编纂当中,反而会对此乐见其成。你的优势很大,所以一定要把书尽快写完,而且一定要保证质量。”
贾璋重重地点了点头。
师门果然靠谱,杨阁老这个师祖对他和老师两个人也是真的好。
贾璋又怎会辜负杨宗祯的良苦用心,在《尚书通考》这本书上掉链子,让杨宗祯在实学一派的师兄弟面前丢面子呢?
他这几天就算焚膏继晷,昼夜不眠,也要把书给编好!
此时此刻,贾璋心里无比感谢黛玉这个宝贝妹妹。
如果不是黛玉主动提出要帮他校对句读、措辞与错字的话,如果他没有毫不犹豫地把这件事情答应下来的话,只怕他会因为这些事拖慢编写《尚书通考》的速度。
在朝廷正式定下编纂《大盛会典》修书队伍前的时间比黄金还宝贵,他又怎能不对黛玉的偶然之举感到感激呢?
还有杨宗祯,师祖待他这般上心,未尝没有为远行的叶士高照顾徒弟的心理……
他不但为自己感谢杨宗祯,也为叶士高感谢杨宗祯。
“师祖……”
看到贾璋湿漉漉的眼睛,杨宗祯笑道:“别说那些感谢的话了,你现在这副模样,倒像是个小姑娘似的。”
“去吧,快点去把我院子里的海棠收拾好。若是收拾得不好,我可是会代你师父罚你的。” ↑返回顶部↑
从翰林院掌院学士宋榆到贾璋这样的基层修史小组的首领修撰,所有参与到编纂实录的翰林官都积攒了一份功劳,还得到了乾清宫和玉熙宫的赏赐。
当然,主要的功劳还要算在宋榆这个编纂实录的总裁身上。像贾璋这样的小修撰,顶天能分到点儿微末功劳。
就这还是上官韩凭和他关系好,不克扣他的功劳的结果。
翰林院本就是一个僧多粥少的地方,想在修史这件事情上出头,可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
如今太上皇动了编纂《大盛会典》,彰显国朝文华的心思,对翰林官们来说绝对是一件大好事。
若能挤进去修修书,进而分润一些功劳,就能给自己的履历上添加上光荣的一笔。这样的好事人人都想参与,贾璋他自然也不例外。
更何况贾璋也是想要建功立业的。
所谓不朽之业,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若能参与到《大盛会典》的编纂,他这也算是立言了。
这下贾璋终于明白杨宗祯为什么问他《尚书通考》的事情了。他年纪小,想要得到这个机会,就要靠文名来补齐劣势。
而这世上,再也没有什么能比经义疏注更能彰显一个人的经义与文字功底。
所以他的那本《尚书通考》必须在朝廷正式提出编纂会典之前定稿刊印。
这也是杨宗祯今天找他过府的原因。
只听杨宗祯对贾璋道:“你是三元及第的文魁,这是你最大的优势。但你年纪太小了,这又是你身上最大的劣势。”
“若是你能在朝廷正式提出编纂会典前刊印你的《尚书通考》,那你成为纂修官的几率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我看过你你那本书的前两章,写得很有水平。刊印出去后,实学一派也会想办法为你造势。”
“而且最重要的是,最近火耗改革进展得很顺利。陛下心里也会记得你进言献策的功劳,他不会反对你参与到会典的编纂当中,反而会对此乐见其成。你的优势很大,所以一定要把书尽快写完,而且一定要保证质量。”
贾璋重重地点了点头。
师门果然靠谱,杨阁老这个师祖对他和老师两个人也是真的好。
贾璋又怎会辜负杨宗祯的良苦用心,在《尚书通考》这本书上掉链子,让杨宗祯在实学一派的师兄弟面前丢面子呢?
他这几天就算焚膏继晷,昼夜不眠,也要把书给编好!
此时此刻,贾璋心里无比感谢黛玉这个宝贝妹妹。
如果不是黛玉主动提出要帮他校对句读、措辞与错字的话,如果他没有毫不犹豫地把这件事情答应下来的话,只怕他会因为这些事拖慢编写《尚书通考》的速度。
在朝廷正式定下编纂《大盛会典》修书队伍前的时间比黄金还宝贵,他又怎能不对黛玉的偶然之举感到感激呢?
还有杨宗祯,师祖待他这般上心,未尝没有为远行的叶士高照顾徒弟的心理……
他不但为自己感谢杨宗祯,也为叶士高感谢杨宗祯。
“师祖……”
看到贾璋湿漉漉的眼睛,杨宗祯笑道:“别说那些感谢的话了,你现在这副模样,倒像是个小姑娘似的。”
“去吧,快点去把我院子里的海棠收拾好。若是收拾得不好,我可是会代你师父罚你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