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禾嫒尺选择的酒店329一天,距离贵阳博物馆大约2.9公里,700米内有地铁站,出行还算方便,想去当地各种夜市小吃街都可以直接乘地铁来回。
  楼下也有不少餐饮商超,不愁吃喝。禾嫒尺才刚下出租车,还没进酒店放行李,便看见不远处的社区门口有一家专卖洋芋耙的小店。
  名为土豆局的小店不大,门口摆着两张中间有铁网的烧烤桌和一圈小马扎,其中一张桌子旁正坐着三名游客模样的年轻人。
  他们仨边吃边聊边点头,像是十分认可这家店的味道似的。
  好得很,正巧禾嫒尺坐高铁时没吃任何东西,正饿着呢,推着箱子就进去了。
  哦,进不去,店里就一张桌子,也有人坐。
  就坐外面吧。
  土豆局是家夫妻店,夫妻俩都是年轻人,瞧着不会超过30岁。
  店内装修不能说好,只比毛坯好一些,门口的菜价牌却弄得挺时髦。
  ——咖啡店门口常见的落地木质小黑板。
  菜价牌上写的价格相当讨人喜欢,与旅游旺季上涨的酒店费用相比,划算得让人吃惊。
  现舂洋芋粑一份4元,臭豆腐4元,包浆豆腐10元,盐菜炒饭还是10元。
  店子主营食物基本上都是各种小吃炸货。全店最贵的炒黄牛肉是30,还能点半份。
  在这就餐,哪怕吃正餐吃饱,人均价格也在20以内。
  禾嫒尺倒没想要在这直接填饱肚子,所以炒饭这种看起来就很饱腹的东西就不点了,吃点儿平时不常见的。
  “老板,我要一份现舂洋芋粑……这是啥,白色的臭豆腐?也来一份。现舂洋芋粑是什么?”
  洋芋粑她知道,之前在网上看旅游攻略时见过了,现舂又是怎么搞?
  身穿黑色围裙老板娘正准备给她做洋芋粑吃,听了她的话,便随手往店里地上的大石舂那指:“喏,就现舂。”
  说着,也不知是为了给她展示到底怎么舂,还是本来就要备货。带黑框眼镜的老板把一旁已被蒸透,并剥好皮的土豆放石舂里,拿着大木棒就往土豆脑袋上砸。
  洋芋就是土豆,蒸透以后本来就软乎,根本经不起那么大的木棒使劲砸,才没砸几下,它们便逐渐烂开,变成带着粉泥的块状。
  见土豆已经不再完整,老板便熟练地往里撒上少量盐和葱花继续舂。
  本来只想进店随便吃吃的禾嫒尺职业病一下就犯了,她不可能放过这种素材,已经兴致满满地掏出相机和麦克风,准备拍上一段。
  老板年轻人,深知自媒体的威力。见有人拍视频甚至自觉配合起来,每舂几下还用大木棒碾着土豆泥挑起,好让禾嫒尺在拍摄时能更容易将土豆泥的粉糯状态拍进去。
  这头禾嫒尺拍着呢,正在锅里烙洋芋粑的老板娘又问:“洋芋粑要吃锅巴多的,还是正常嫩的?臭豆腐呢,要臭的还是不臭的?”
  “臭的!锅巴多的!”
  转头,禾嫒尺便将镜头从还在石舂里的土豆,挪到锅里已经成型的洋芋粑上。
  舂好的洋芋泥会被放在一个不锈钢大圆盘里,塞得满满当当。
  要做洋芋粑时,老板娘会巧妙地将洋芋泥用一个大饭勺舀出来,团成一个个圆圆扁扁的土豆饼,放在店里的平底大煎锅上煎。
  大煎锅底下的油略有些厚,热油与土豆接触的地方不停冒出大大的油泡,逐渐将淀粉量充足的洋芋粑煎出一层厚厚的脆壳来。
  与此同时,臭豆腐也正在锅上和洋芋粑一块躺着。跟禾嫒尺以前吃的臭豆腐不太一样,是一整块比巴掌还大些,发酵充分的白色扁豆腐。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