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2 / 3)
刚来那天见江盼病恹恹的,其他两个也都面黄肌瘦, 她真怕这三个孩子有个什么不好,平时便借着送菜瞧上一瞧。
不过这会儿看江盼, 倒是变了很多,气色好了,眼睛也更亮, 人看着没有之前那么瘦弱,路上遇见两小的,也都跟以前不一样,长了肉倒是其次,主要是精气神儿变了许多,有生气。
知道江盼庙会赚的多,说不羡慕是假的,不过她也不眼馋,一来是家里男人做屠户赚的未必比江盼少,再则也是欣慰。
三个孩子不容易。
于是便笑着说:“这样挺好的,有个养活家里的营生,日子总会越过越好。”
又道:“那你去县里卖冷串,家里菜可够?不够就上婶子家自己摘,院子里菜多。”
“正要跟婶子说这事。”江盼笑着接道:“我做这小摊,用菜也不少。婶子家菜要是有多的,就卖我一些可好?”
“怎能要你的钱?都是自家种的,不值什么,你想要就来自己摘……”
江盼打断她:“婶子你先听我说。我知道您一直都挺照顾我们兄妹几个,若是我们自己吃,我就厚着脸皮上门找婶子讨了。”
“只我是拿去卖钱的,而且以后用量肯定不少,就想着找婶子卖点。太贵我也出不起,就绿叶蔬菜五文一斤,根茎类蔬菜三文一斤。只是需要您送上门给我二嫂,头天晚上我会告诉婶子大概需要多少,您按着量摘,您觉得怎么样?”
张娘子觉得太贵了,就是拿到县城卖也就这个价,也不一定能卖出去:“这价格太高了,不能要你这么高。”
江盼:“就按这个价格,如果婶子有干木耳和干香菇的话,我们也收,一斤都按十五文来,只品质需得不错。”
“行,干木耳和干香菇有,不多。不够我再找村人给你收,质量我给你看着,不会出问题。”
江盼觉得张娘子上道,这就已经掌握经销商的思路了。
他也不在意张娘子会不会赚差价,主要是节省他的时间,也免了跟村人打交道,不然收了这家那家不收,都是麻烦事儿。
这会儿有张娘子在中间周旋,双赢,何乐而不为?
于是他暗示张娘子:“婶子,那这样好了,以后我要用到蔬菜这些,我都找你收,你不够再找其他人收,价格你自己定。我从你这儿收的价格就按之前说的,除了质量要好,其他的我一概不管,咋样?”
“那婶子先谢谢你了,质量你放心,保证给你弄的干干净净的。”
张娘子也是通透的,知道这是江盼给她让利,她从别处收的菜低个一文两文,肯定也有很多村人愿意,毕竟去一趟县城也不容易,还得花钱。
她是知感恩的,知道是江盼照顾她们,接下这事儿就想给江盼弄的漂漂亮亮的。
这时,江盼又从篮子里拿出一个事先准备好的竹筒递给张娘子:“我还需要这种竹筒,我看婶子家世强哥和世忠在家,不如帮我做竹筒,大小就按这个来,一文钱十个,我目前一天收三百个,后期量还会增加。”
一文钱十个,一天三百个就是三十文。
做三百个竹筒根本用不了多长时间,山上竹子多的很,都不要啥成本,就花点时间和力气,这么好的事张娘子自是无有不应。
不过江盼还是得把话说在前头:“婶子,既然是谈长久生意,丑话我也就说在前头;只要我生意不停,竹筒就会一直收。但是有一点,竹筒需得和我给的这个一样,有虫洞和缺口的,或者脏脏的,竹膜洗不干净的,我都不收。”
张娘子:“你就放一百个心吧,肯定按你的要求来。”
事情谈完,江盼和林进宝告辞,走之前张屠户又割了一块儿瘦肉给江盼。
江盼也没有推辞,收下道过谢就告辞了。
他们走后,张娘子和张屠户面面相觑片刻。
张屠户:“这是报答咱们呢,只这收蔬菜和做竹筒,咱们家就能多不少进项。”
张娘子:“是啊,是个知恩图报的。谁想到当初的一点怜悯,竟有这等收获。” ↑返回顶部↑
不过这会儿看江盼, 倒是变了很多,气色好了,眼睛也更亮, 人看着没有之前那么瘦弱,路上遇见两小的,也都跟以前不一样,长了肉倒是其次,主要是精气神儿变了许多,有生气。
知道江盼庙会赚的多,说不羡慕是假的,不过她也不眼馋,一来是家里男人做屠户赚的未必比江盼少,再则也是欣慰。
三个孩子不容易。
于是便笑着说:“这样挺好的,有个养活家里的营生,日子总会越过越好。”
又道:“那你去县里卖冷串,家里菜可够?不够就上婶子家自己摘,院子里菜多。”
“正要跟婶子说这事。”江盼笑着接道:“我做这小摊,用菜也不少。婶子家菜要是有多的,就卖我一些可好?”
“怎能要你的钱?都是自家种的,不值什么,你想要就来自己摘……”
江盼打断她:“婶子你先听我说。我知道您一直都挺照顾我们兄妹几个,若是我们自己吃,我就厚着脸皮上门找婶子讨了。”
“只我是拿去卖钱的,而且以后用量肯定不少,就想着找婶子卖点。太贵我也出不起,就绿叶蔬菜五文一斤,根茎类蔬菜三文一斤。只是需要您送上门给我二嫂,头天晚上我会告诉婶子大概需要多少,您按着量摘,您觉得怎么样?”
张娘子觉得太贵了,就是拿到县城卖也就这个价,也不一定能卖出去:“这价格太高了,不能要你这么高。”
江盼:“就按这个价格,如果婶子有干木耳和干香菇的话,我们也收,一斤都按十五文来,只品质需得不错。”
“行,干木耳和干香菇有,不多。不够我再找村人给你收,质量我给你看着,不会出问题。”
江盼觉得张娘子上道,这就已经掌握经销商的思路了。
他也不在意张娘子会不会赚差价,主要是节省他的时间,也免了跟村人打交道,不然收了这家那家不收,都是麻烦事儿。
这会儿有张娘子在中间周旋,双赢,何乐而不为?
于是他暗示张娘子:“婶子,那这样好了,以后我要用到蔬菜这些,我都找你收,你不够再找其他人收,价格你自己定。我从你这儿收的价格就按之前说的,除了质量要好,其他的我一概不管,咋样?”
“那婶子先谢谢你了,质量你放心,保证给你弄的干干净净的。”
张娘子也是通透的,知道这是江盼给她让利,她从别处收的菜低个一文两文,肯定也有很多村人愿意,毕竟去一趟县城也不容易,还得花钱。
她是知感恩的,知道是江盼照顾她们,接下这事儿就想给江盼弄的漂漂亮亮的。
这时,江盼又从篮子里拿出一个事先准备好的竹筒递给张娘子:“我还需要这种竹筒,我看婶子家世强哥和世忠在家,不如帮我做竹筒,大小就按这个来,一文钱十个,我目前一天收三百个,后期量还会增加。”
一文钱十个,一天三百个就是三十文。
做三百个竹筒根本用不了多长时间,山上竹子多的很,都不要啥成本,就花点时间和力气,这么好的事张娘子自是无有不应。
不过江盼还是得把话说在前头:“婶子,既然是谈长久生意,丑话我也就说在前头;只要我生意不停,竹筒就会一直收。但是有一点,竹筒需得和我给的这个一样,有虫洞和缺口的,或者脏脏的,竹膜洗不干净的,我都不收。”
张娘子:“你就放一百个心吧,肯定按你的要求来。”
事情谈完,江盼和林进宝告辞,走之前张屠户又割了一块儿瘦肉给江盼。
江盼也没有推辞,收下道过谢就告辞了。
他们走后,张娘子和张屠户面面相觑片刻。
张屠户:“这是报答咱们呢,只这收蔬菜和做竹筒,咱们家就能多不少进项。”
张娘子:“是啊,是个知恩图报的。谁想到当初的一点怜悯,竟有这等收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