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第978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李瑄又问常铉教育问题。
  “从开元后期开始,临淮就多有乡学。乾元以后,临淮响应朝廷政策,用赋税财政,在各乡补填未建立的乡学。另外高等的郡学已经在临淮城建立,每日天不明,便能听到朗朗读书音。”
  常铉向李瑄回答道。
  垂髫之倪,皆知礼让。
  学文识字,才会有大出息,才有机会为官,这是自古华夏百姓的共识。
  平民百姓,都希望将自己的儿子送入学校,望子成龙。
  在淮南一带,学风是非常昌盛的。
  “治理地方,有什么难处吗?”
  李瑄换个话题问常铉。
  地方执行朝廷的政策,不再如以前一样,只照看民生,维护安定。
  所以,自新法颁布后,郡县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
  地方与地方之间,区别更大。
  即便行省制确立,也会如此。
  “回至尊,临淮诸县小,调度起来容易,臣上任临淮太守以来,暂未遇到问题。”
  常铉向李瑄拱手道。
  现在大运河来往的船只,比开元天宝时期多得多。
  作为通济渠连接淮水的重要水域,临淮县如同守着一座金山。
  加上农耕与手工业,即便向朝廷缴纳一些赋税,留余足够发展。
  常铉考核去年为九十三分,这是一个非常高的评分。
  如他这种官吏,能在临淮任职,绝对是上等的运气。
  站在如今的浪潮上,只要常铉不忘初心,发展民生,前途不可限量。
  “通济渠来往的船只,向北的叫熙熙,向南的叫攘攘。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常太守认同这句话吗?”
  李瑄忽然指着来往的船只,向常铉回道。
  常铉对答如流,李瑄没有发现他有什么问题。
  “臣…不认同。我大唐以儒家治国,当明谨自身,修身养德。唯利是图,就会被利益所累,迟早堕入深渊。”
  常铉无法揣测李瑄的意思,他的前途在李瑄一念之间,不假思索把自己的想法说出。
  商人才唯利是图。
  官吏可不是商人。
  道德和名声如果能约束人的一生,那就不能被冠以虚伪。
  论心千古无完人。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