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 第973节(2 / 4)
“最关键的,是木兰陂的巨大成功,唤起了当地兴造水利之风。”
“如今那里的士绅百姓,自发兴建的陂坝不下千数,有大有小,已经投入使用的工程不下三百。”
“更加宝贵的,是积累大量的水利经验和技术,八闽大地上横空出世的无数堤坝,都有着木兰陂的影子。”
赵佣起身:“学生见过山长。”
小妹笑道:“郡王,在学院之外,不用这么拘礼。”
赵佣躬身:“学生不敢。上午夫子讲授厚培国本之道,说要‘厚农桑’,我当时就问他,这话从春秋战国喊道了现在,为何国家田土还是不够?为何庆历君子当年高喊‘厚农桑’,却将国家土地从四百多万顷,厚成了两百多万顷?”
说完不由得有些愤然:“夫子却告诉我应该提大政,掌大局,不需要知道这些,只需要知道如何善用知道这些的人,就好了。”
“我估计他们自己都不知道,因此才出宫来请教学士和山长。”
苏小妹微笑道:“很多事情,自己去寻找答案就好,郡王这般盘根问底,却是有些为难侍讲的夫子们。”
赵佣有些不忿:“我就是见不惯他们明明不懂,还一副板着脸训人的样子。”
舒国长公主也进来了:“朝中的众臣,术业各有专精,郡王如果一定要求全,那今后便没人可用了。”
“如你父皇,文章比不上大苏,义理比不上蜀国公、介甫公,数学物理比不上陈学士、沈学士,史学难比君实学士、刘攽兄弟。”
“但是他带领着大家,让大宋从衰颓积弊,走到了今天的富足强盛,便是他虚心接受各方意见,尊重贤能,博采众长之故。”
“因此那些夫子所说的也是道理,你带着抵触的情绪对待学问,是无论如何都得不到收获的。”
小妹笑道:“仁宗之前,皇子学习更重书法和文章,仁宗后,方延请大儒入宫讲学,到今天陛下同意你们可以出宫就学,也是在不断进步当中。”
“郡王很不错,能够对夫子的讲学产生疑问,引发思索,进而寻求答案,仅这一点,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不过你每天二十段文字的功课完成了吗?还有心思研究这些?”
说到这里赵佣的脸终于苦了下来:“没有。”
舒国长公主立即将脸沉了下来:“那就不留郡王了,先回宫完成学业吧。这些扩展的课程就先缓一缓得了……”
赵佣傻了:“我还有事儿,扁罐哥哥跟我说有吐绶鸡吃……”
小妹说道:“郡王就别想了,一共才带回来几十只,都送到尉氏去了,等种群繁育起来再说吃的事儿吧……”
赵佣表示没关系:“那还有甘薯,马铃薯,我不挑的……”
长公主笑道:“郡王说笑了,这些东西,岂敢让郡王轻易尝试,要是有个什么好歹,那得是天大的干系。”
想了想,对旁边侍奉的女仆说道:“去给郡王挑一篮子花生,那花生倒是比中土的个大,我给郡王按照蜀中的做法,卤制之后再烘干,吃不上火,论滋味却也是好东西。”
用一篮子花生哄走了不情不愿的赵佣,长公主这才对小妹说道:“扁罐在我这里,妹妹还有什么不放心吗?”
小妹笑道:“姐姐可是多虑了,这不是淑寿公主归宁吗,驸马又与哥哥他有一段交谊。哥哥不在京中,这礼节章程,不就落到了我身上?”
“姐姐是知道的,我苏家人最不擅长的就是这个,因此特来请教。可不得给韩家人看轻了去。”
淑寿公主是宋英宗最小的一个女儿,韩嘉彦中得进士之后,被皇家给看上了,成了淑寿公主驸马。
韩嘉彦对这项家族与皇室的联姻举动倒是并没有什么反感的地方,因为他的兴趣在历史、考古、文字学,能够因尚公主而远离宦海的政治翻覆,专心学问,反而觉得不错。
长公主笑道:“淑寿妹妹在闺中的时候,可是个有主见的,即便太后都拗使她不得。” ↑返回顶部↑
“如今那里的士绅百姓,自发兴建的陂坝不下千数,有大有小,已经投入使用的工程不下三百。”
“更加宝贵的,是积累大量的水利经验和技术,八闽大地上横空出世的无数堤坝,都有着木兰陂的影子。”
赵佣起身:“学生见过山长。”
小妹笑道:“郡王,在学院之外,不用这么拘礼。”
赵佣躬身:“学生不敢。上午夫子讲授厚培国本之道,说要‘厚农桑’,我当时就问他,这话从春秋战国喊道了现在,为何国家田土还是不够?为何庆历君子当年高喊‘厚农桑’,却将国家土地从四百多万顷,厚成了两百多万顷?”
说完不由得有些愤然:“夫子却告诉我应该提大政,掌大局,不需要知道这些,只需要知道如何善用知道这些的人,就好了。”
“我估计他们自己都不知道,因此才出宫来请教学士和山长。”
苏小妹微笑道:“很多事情,自己去寻找答案就好,郡王这般盘根问底,却是有些为难侍讲的夫子们。”
赵佣有些不忿:“我就是见不惯他们明明不懂,还一副板着脸训人的样子。”
舒国长公主也进来了:“朝中的众臣,术业各有专精,郡王如果一定要求全,那今后便没人可用了。”
“如你父皇,文章比不上大苏,义理比不上蜀国公、介甫公,数学物理比不上陈学士、沈学士,史学难比君实学士、刘攽兄弟。”
“但是他带领着大家,让大宋从衰颓积弊,走到了今天的富足强盛,便是他虚心接受各方意见,尊重贤能,博采众长之故。”
“因此那些夫子所说的也是道理,你带着抵触的情绪对待学问,是无论如何都得不到收获的。”
小妹笑道:“仁宗之前,皇子学习更重书法和文章,仁宗后,方延请大儒入宫讲学,到今天陛下同意你们可以出宫就学,也是在不断进步当中。”
“郡王很不错,能够对夫子的讲学产生疑问,引发思索,进而寻求答案,仅这一点,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不过你每天二十段文字的功课完成了吗?还有心思研究这些?”
说到这里赵佣的脸终于苦了下来:“没有。”
舒国长公主立即将脸沉了下来:“那就不留郡王了,先回宫完成学业吧。这些扩展的课程就先缓一缓得了……”
赵佣傻了:“我还有事儿,扁罐哥哥跟我说有吐绶鸡吃……”
小妹说道:“郡王就别想了,一共才带回来几十只,都送到尉氏去了,等种群繁育起来再说吃的事儿吧……”
赵佣表示没关系:“那还有甘薯,马铃薯,我不挑的……”
长公主笑道:“郡王说笑了,这些东西,岂敢让郡王轻易尝试,要是有个什么好歹,那得是天大的干系。”
想了想,对旁边侍奉的女仆说道:“去给郡王挑一篮子花生,那花生倒是比中土的个大,我给郡王按照蜀中的做法,卤制之后再烘干,吃不上火,论滋味却也是好东西。”
用一篮子花生哄走了不情不愿的赵佣,长公主这才对小妹说道:“扁罐在我这里,妹妹还有什么不放心吗?”
小妹笑道:“姐姐可是多虑了,这不是淑寿公主归宁吗,驸马又与哥哥他有一段交谊。哥哥不在京中,这礼节章程,不就落到了我身上?”
“姐姐是知道的,我苏家人最不擅长的就是这个,因此特来请教。可不得给韩家人看轻了去。”
淑寿公主是宋英宗最小的一个女儿,韩嘉彦中得进士之后,被皇家给看上了,成了淑寿公主驸马。
韩嘉彦对这项家族与皇室的联姻举动倒是并没有什么反感的地方,因为他的兴趣在历史、考古、文字学,能够因尚公主而远离宦海的政治翻覆,专心学问,反而觉得不错。
长公主笑道:“淑寿妹妹在闺中的时候,可是个有主见的,即便太后都拗使她不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