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 第973节(3 / 4)
“平日里喜好素净,有一年宫中元夜,太后说了一句要大家穿着体面些,姐妹们都认真打扮,就她还是老样子。”
“这下可出了格了,太后见到便问,不是要你体面些吗?”
“淑寿反问:今年学完了韩、鲁、齐三家诗,难道还不够体面吗?”
“你说她是不是倔拗?”
高滔滔虽然也有一定的文学修养,但是也到不了这份上,因此非常高兴,那一年特别多给了淑寿公主一些赏赐。
不过舒国长公主却多了个心眼。这韩、鲁、齐三家诗,乃是西汉初期的时候,燕人韩婴、鲁人申公、齐人辕固讲解《诗经》的三个流派,其中《鲁诗》流传最广,然而到了西晋就佚失了。
妹妹从哪里得来的《鲁诗》?
叫人偷偷一查,原来是韩嘉彦在可贞堂偶然翻得了《鲁诗》遗本,正好自家妹子也在可贞堂借阅有关《诗经》的书籍,遇到正在翻刻《鲁诗》的韩嘉彦,大喜过望,主动出手帮忙。
这事情要细说起来,其实还有古文经与今文经的斗争冲突在里边。
三家诗都是今文经,汉儒解读《诗经》,往往一字千言,认为其中蕴含着无数隐晦的大道理大思路大原则大暗示,甚至从训诂沦于神怪迷信亦有之。
苏油则继承了宋儒的怀疑和复古思潮,认为应当从《诗经》的原意内容去着手,所谓“思无邪”。
当然,就算是古文派,对于今文派也要研究,而且还要研究得很透彻才行。
假设,不管最终被论证为真或为假,都是有其价值的,这,却又是理学一门的观点了。
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 理由
未出阁的公主偷偷跟男子一起录书,这事情要是被有心人宣扬,搞不好会被弄成皇室丑闻,长公主便悄悄禀告了高滔滔。
没过多久,淑寿公主就下嫁了韩嘉彦,直到洞房花烛那一刻,两人才知道自己娶的嫁的,却是故人。
事后自然鹣鲽情深,因为韩嘉彦在司马光的商周文字考义局搞研究工作,高滔滔甚至特许淑寿公主随夫君一起前往洛阳,在大宋公主里边,算是独一份。
今年韩嘉彦要进京汇报商周文字考义局的工作进展,赵顼命淑寿公主一同返京归宁。
韩嘉彦是苏油在相州认下的学生,因此有了苏小妹关于交情这一说。
长公主对小妹说道:“所以哪里需要什么大礼,几部孤本书籍你苏家找不出来?走吧,我们入内细说。”
待到进了内室,长公主拉着小妹坐在榻边,低声道:“曹王请外了,这次理由充分,陛下准了。太后那里,也说不出什么来。”
小妹说道:“那雍王可算是鼓掌难鸣了。”
长公主叹了口气:“只希望我那二皇兄知难而退,皇帝哥哥,以前对他太宽容了,今年陛下数次不豫,也真是让人揪心。”
小妹低声说道:“哥哥说陛下自有子嗣,郡王聪睿好学,虽然年幼,却已有明君之相。”
“不过二王出外,阻力主要在太后那里,怎么说动太后她老人家看明形势才好。”
长公主说道:“却难,太后一向对二王宠溺,华夏史册之上,几曾有王爷到了年岁二十余年还不出外的道理。大宋如今繁华若是,已有贞观,开元之相,岂可因此细故……”
小妹拉着长公主的手:“若太后可以理动,也等不到今日了,姐姐千万不要贸然直谏,我们再想想办法吧……”
……
雍王府邸,赵颢正在听王傅郑雍给几个王子讲解《论语》。
他的心思其实很多人都明白,就是既不贸然出头,但也不拒绝机会。 ↑返回顶部↑
“这下可出了格了,太后见到便问,不是要你体面些吗?”
“淑寿反问:今年学完了韩、鲁、齐三家诗,难道还不够体面吗?”
“你说她是不是倔拗?”
高滔滔虽然也有一定的文学修养,但是也到不了这份上,因此非常高兴,那一年特别多给了淑寿公主一些赏赐。
不过舒国长公主却多了个心眼。这韩、鲁、齐三家诗,乃是西汉初期的时候,燕人韩婴、鲁人申公、齐人辕固讲解《诗经》的三个流派,其中《鲁诗》流传最广,然而到了西晋就佚失了。
妹妹从哪里得来的《鲁诗》?
叫人偷偷一查,原来是韩嘉彦在可贞堂偶然翻得了《鲁诗》遗本,正好自家妹子也在可贞堂借阅有关《诗经》的书籍,遇到正在翻刻《鲁诗》的韩嘉彦,大喜过望,主动出手帮忙。
这事情要细说起来,其实还有古文经与今文经的斗争冲突在里边。
三家诗都是今文经,汉儒解读《诗经》,往往一字千言,认为其中蕴含着无数隐晦的大道理大思路大原则大暗示,甚至从训诂沦于神怪迷信亦有之。
苏油则继承了宋儒的怀疑和复古思潮,认为应当从《诗经》的原意内容去着手,所谓“思无邪”。
当然,就算是古文派,对于今文派也要研究,而且还要研究得很透彻才行。
假设,不管最终被论证为真或为假,都是有其价值的,这,却又是理学一门的观点了。
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 理由
未出阁的公主偷偷跟男子一起录书,这事情要是被有心人宣扬,搞不好会被弄成皇室丑闻,长公主便悄悄禀告了高滔滔。
没过多久,淑寿公主就下嫁了韩嘉彦,直到洞房花烛那一刻,两人才知道自己娶的嫁的,却是故人。
事后自然鹣鲽情深,因为韩嘉彦在司马光的商周文字考义局搞研究工作,高滔滔甚至特许淑寿公主随夫君一起前往洛阳,在大宋公主里边,算是独一份。
今年韩嘉彦要进京汇报商周文字考义局的工作进展,赵顼命淑寿公主一同返京归宁。
韩嘉彦是苏油在相州认下的学生,因此有了苏小妹关于交情这一说。
长公主对小妹说道:“所以哪里需要什么大礼,几部孤本书籍你苏家找不出来?走吧,我们入内细说。”
待到进了内室,长公主拉着小妹坐在榻边,低声道:“曹王请外了,这次理由充分,陛下准了。太后那里,也说不出什么来。”
小妹说道:“那雍王可算是鼓掌难鸣了。”
长公主叹了口气:“只希望我那二皇兄知难而退,皇帝哥哥,以前对他太宽容了,今年陛下数次不豫,也真是让人揪心。”
小妹低声说道:“哥哥说陛下自有子嗣,郡王聪睿好学,虽然年幼,却已有明君之相。”
“不过二王出外,阻力主要在太后那里,怎么说动太后她老人家看明形势才好。”
长公主说道:“却难,太后一向对二王宠溺,华夏史册之上,几曾有王爷到了年岁二十余年还不出外的道理。大宋如今繁华若是,已有贞观,开元之相,岂可因此细故……”
小妹拉着长公主的手:“若太后可以理动,也等不到今日了,姐姐千万不要贸然直谏,我们再想想办法吧……”
……
雍王府邸,赵颢正在听王傅郑雍给几个王子讲解《论语》。
他的心思其实很多人都明白,就是既不贸然出头,但也不拒绝机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