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 第1106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黄裳是吕惠卿表亲,王仲煜是王珪的儿子,邢居是邢恕的儿子,韩粹彦、韩嘉彦是韩琦的儿子,都是苏油一把火德论奶出来的进士。
  这份功德,可比简单的子侄交游重得多了。
  高滔滔对邢恕挑拨祖孙关系恨之入骨,一见有大臣沟通邢恕的奏章就不由得大怒,这下回过味道来了。
  郑雍、杨畏在偷偷设局,诓哄自己!
  最后刘正夫说道:“司徒创立宰相离任制度,即是为了限制朋党,如今刘挚才做了一年的副相,如何就能结党了?这速度也未免快得太不合理了吧?”
  “就算结成党羽,三四年后自当去相,这些所谓‘党羽’又能如何呢?”
  “刘挚的过错,在于吕相找他共议吏额的时候,故作清高,或者说故意回避,都堂合议之制的败坏,也有刘相的原因。”
  “如今朝廷的症结,在于苏公去后,范王二公高洁自守,提前出外。”
  “继任者威望不足,又因为经验欠缺,处事出了瑕疵,这才导致朝议纷纷。”
  “但是木已成舟,朝廷要得清净,也就只能就事论事。既要让吕刘二相承担后果,又要让他们保住位置。”
  “否则继任之人,资望比二者更加不足,还要大乱。”
  “至于其余心怀叵测,造构朋党,企图浑水摸鱼之辈,太皇太后应该下旨严责,庶几清明可期,朝事可望。”
  “朝臣们或者并非皆是大公无私之辈,就更要用良好的制度来约束他们。太皇太后也应该下旨严申各省,谨遵制度。”
  “以吕马苏范四相之能,尚且虚怀若谷,广采议论,唯恐一事之失。刘吕二公轻弃之,未足一年,风波便起,此正可知四相先见之明也!”
  “此四相的深计,乃为皇宋万世根基而立,太皇太后当勇为独断,掐灭毁败制度的苗头!”
  高滔滔说道:“刘卿且去,老身再计较。”
  待到刘正夫告退,高滔滔问一边的赵煦:“官家,此人如何?”
  赵煦乖乖说道:“我觉得刘卿所言,皆在情理。”
  高滔滔说道:“不枉老身高看他,此人当是官家十年之后的宰相。”
  “还有苏辙,此次吏额之设,如早从其议,断不至此。”
  赵煦说道:“相比之下,刘正夫更胜一筹,他维护制度之说,算是找到了这场风波的病根。”
  高滔滔喜道:“官家真是聪明。”
  说完又叹息:“之前司徒密奏郑雍、杨畏当置于太学、礼部,太常之清要,当是意有所指,只是我祖孙二人都没能明白,现在看来,真是洞察烛照。”
  赵煦心里嘀咕其实我早就明白,是祖母不明白而已,却乖乖拱手:“郑雍、杨畏皆是王叔举荐,还望太皇太后给王叔稍存些体面,不要逐之京外。”
  高滔滔又看似无意地问道:“司徒近日有何议论?”
  第一千六百三十三章 调防
  赵煦心想密折不是大家都在看,皇祖母你还说比其他朝臣的密奏有趣?不过恭恭敬敬地答道:“司徒已是外臣,每次询问朝政,司徒皆闭口不谈。”
  “近日的奏闻,只提到了让沈括在河东路那个……自力更生,以开拓铜冶之所得,筹备钢铁中心,并命宋用臣勘查太原到真定的通道,规划铁路。”
  “至于修不修,那要看情况,由四路量力而行。”
  “总之不会给朝廷增加多余的负担。”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