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货郎 第464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等到明清时期,种植范围多,就变成按斤卖,便宜的时候,一斤只用八十文。
  但价格不能这么横向对比,如果不把当时的发展,经济,社会治安等等综合起来,很难得出真正的购买力。
  如今说来,只是给个大概参考。
  但不管怎么讲,越到后期,棉花就会越便宜。
  位上这位新皇定然不会允许价格过高,当初纪彬不急于扩张种棉,就是这个原因。
  他自己调转车头没问题,邑伊县其他人怎么办?
  纵然他早就说过,不要急于扩大种植面积,可以缓一缓,能听进去的人也很少啊。
  享受着现在棉花县的名声,以后必然要经过阵痛,那就是棉花价格真正降下来,全国各地陆陆续续都可以种棉花,那邑伊县要那怎么办?
  虽然这可能是五年,十年,十五年以后要考虑的事,可现在就已经有端倪了。
  原本纪彬可以不考虑这些问题,纵然那些人会痛苦,也是因为自己贪婪。
  但有个邑伊县商会在,纪彬难免为他们多考虑。
  这次纪彬回家,一个是跟引娘团聚,二就是看看现在棉花收的怎么样,顺便在跟邑伊县棉商们详谈,把他早就写好的棉花细则拿出来。
  以后的棉花,不能这么卖了。
  而是要分成上中下三等。
  当初市场还是一片空白的时候,大家可以盲目卖货,等到市场稳定,有了自己的规律,就要开始细分了。
  这么大的市场,能赚到其中百分之一的钱,就够邑伊县吃喝。
  大包大揽什么都想吃,这不存在的。
  他们这的棉花算不上特别好,走走中低端市场应该没问题,最高端的绒棉还是要交给西边北边,不管是浙东棉,还是宿勤棉,都比不了那些。
  这跟技术有关,但跟自然条件关系更大。
  纪彬要回邑伊县的消息很快传来,大家心里竟然隐隐升起一种害怕。
  他们不想让纪彬回家啊!
  就算去探亲也不行!
  要是回去之后不来了怎么办?
  这个念头一闪而过,不过也没人真的出来阻止,只是居安思危!害怕财神爷跑了!
  纪彬带给兴华府,海太城多少东西,只有他们自己明白!
  纪彬根本不知道兴华府百姓们考虑这么多,他带着陈乙,还有两个小吏回家,再有宣老爹等人同样放假,只是他们要在兴华府待几天,没跟纪彬他们一起。
  纪彬等人一路骑马,这路上看着来来往往的牛车,中间还有他认识的车夫。
  不知不觉中,这条路从人迹罕至,渐渐变成人来人往,商旅络绎不绝。
  也是一种进步吧。
  纪彬这次回来,引娘提前是知道的,早之前纪彬就写信回来,她这次亲自下厨,做了几个菜出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