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章(96 / 116)
“两位的来意,我已尽知。照这样的情形,我如果到了京里,自然要替同年讼冤。不过,明天就过年了,而且,”陈丹不愿细谈自己的困难,停了一下,含含糊糊地说,“我自己也很忙,只能量力而为。”
“是,是!就这样已经承情不尽了。”詹善政看着杨恭治,以眼色征询意见。
所要询问的,就是帮陈丹凑进京会试盘缠的话,要不要说出口?杨恭治立刻微微地摇头,表示不说为宜。
告辞出门,两人一路走,一路研究。杨恭治说了他的看法,陈丹似乎是个有骨气的人,不肯随便接受他人的资助。倘或冒昧从事,陈丹可能会觉得是一种侮辱;或者口虽不言,心中认为要避嫌疑,对为杨乃武讼冤之事,绝口不提,岂非弄巧成拙。
詹善政亦以为然,“不过,”他说,“看境况,他确有困难,如果能够不伤他的自尊心,而能够做到雪中送炭,将来得他的益处,一定不少。”
“是啊!此人热心正直,不管闲事则已,要管定会出力。”
研究结果,想出两个办法,第一,话先说明白,知道他会试川资尚无着落,愿意相借,问他的意思如何;第二,托词请他带一笔钱进京,转交某人,其实就是让他先用了再说。
“这两个办法用哪一个,要临时看情形。”杨恭治说,“要做,事不宜迟,此刻就翻回去,才见得我们有诚意。”
“好!”詹善政想了一下说,“我有个说法,走!”
回陈家,再次求见。陈丹出现,脸色不甚好看,倒不是因为厌恶来客,而是刚与他胞弟吵过一场架。
“实在不安之至,到此刻还来打搅。”詹善政低声下气地说,“有件事,想来请教陈先生,我带了一笔款子,是预备京控用的,摆在手边,一时没有用处,想放出去,不知道陈先生有没有路子?”
这话太冒昧了,“老兄,我们初交。”陈丹问说,“你怎么托我这样的事?”
这话问得很深刻,但詹善政倒恰好有话,必得有这样看来难以回答的一问,才能以话答话说出口。
“陈先生的话错了!我们倾肺腑相告,等于以生死大事相托,是这样的情形,银钱小事,就算不了什么了!”
陈丹对这话很满意,也有些感动,不自觉地将彼此的感情拉近了,心里对初交所常有的顾忌,也大为减少了,想一想问道:“你有多少款子要放?”
“二百两银子。”
“放到什么时候,利息多少?”
“想放到明年端午,利息好说。”詹善政答道,“既然拜托陈先生,利息多少请陈先生做主好了。”
“你做事情倒很爽快。”陈丹问说,“款子是不是现成?”
“是的。”
听到这里,陈丹愁怀大放。原来他刚才与他胞弟口角,就是为了一个钱字。他家有块祖遗的田地,是兄弟俩的公产,陈丹进京会试,想卖这块田作盘缠,做兄弟的不能耽误兄长的功名,勉强答应了。
可是,卖田也不容易:有的是价钱不合,卖主不肯卖;有的是知道陈丹的这位老弟很难惹,怕将来有纠纷,“有钱不置懊恼产”,是买主不肯买。就这样拖到年近岁逼,越发难以脱手,因为年关脱货求现,是所谓“杀年猪”,价钱决不会好。
兄弟争执的关键,就在价钱上头,陈丹因为事实所逼,唯有忍痛牺牲;而做弟弟的却以为吃亏太大,坚持不肯,认为最好借一笔债应急,等过了年再卖,比较划算。
如今照詹善政所说,恰好解决了他的难题。考虑了一会儿,说道:“詹兄,你这笔款子,我替你做个抵押,限期四个月,利息照钱庄的拆息,你看好不好?”
“怎么不好?好极。”
“那这样,我们今天就立个单据,田契抵押,要等开了年才能办,我当老兄的面交代舍弟。”
“陈先生,陈先生,”詹善政打断他的问话,“这笔款子是哪位用?”
“老实奉告,我用。”
“既然陈先生你用,就不必要什么抵押了。”
“不,不!一定要。”陈丹急忙摇手,“这里头有个道理。”他沉吟了一下,“说起来有些难为情,不过我不能不说。” ↑返回顶部↑
“是,是!就这样已经承情不尽了。”詹善政看着杨恭治,以眼色征询意见。
所要询问的,就是帮陈丹凑进京会试盘缠的话,要不要说出口?杨恭治立刻微微地摇头,表示不说为宜。
告辞出门,两人一路走,一路研究。杨恭治说了他的看法,陈丹似乎是个有骨气的人,不肯随便接受他人的资助。倘或冒昧从事,陈丹可能会觉得是一种侮辱;或者口虽不言,心中认为要避嫌疑,对为杨乃武讼冤之事,绝口不提,岂非弄巧成拙。
詹善政亦以为然,“不过,”他说,“看境况,他确有困难,如果能够不伤他的自尊心,而能够做到雪中送炭,将来得他的益处,一定不少。”
“是啊!此人热心正直,不管闲事则已,要管定会出力。”
研究结果,想出两个办法,第一,话先说明白,知道他会试川资尚无着落,愿意相借,问他的意思如何;第二,托词请他带一笔钱进京,转交某人,其实就是让他先用了再说。
“这两个办法用哪一个,要临时看情形。”杨恭治说,“要做,事不宜迟,此刻就翻回去,才见得我们有诚意。”
“好!”詹善政想了一下说,“我有个说法,走!”
回陈家,再次求见。陈丹出现,脸色不甚好看,倒不是因为厌恶来客,而是刚与他胞弟吵过一场架。
“实在不安之至,到此刻还来打搅。”詹善政低声下气地说,“有件事,想来请教陈先生,我带了一笔款子,是预备京控用的,摆在手边,一时没有用处,想放出去,不知道陈先生有没有路子?”
这话太冒昧了,“老兄,我们初交。”陈丹问说,“你怎么托我这样的事?”
这话问得很深刻,但詹善政倒恰好有话,必得有这样看来难以回答的一问,才能以话答话说出口。
“陈先生的话错了!我们倾肺腑相告,等于以生死大事相托,是这样的情形,银钱小事,就算不了什么了!”
陈丹对这话很满意,也有些感动,不自觉地将彼此的感情拉近了,心里对初交所常有的顾忌,也大为减少了,想一想问道:“你有多少款子要放?”
“二百两银子。”
“放到什么时候,利息多少?”
“想放到明年端午,利息好说。”詹善政答道,“既然拜托陈先生,利息多少请陈先生做主好了。”
“你做事情倒很爽快。”陈丹问说,“款子是不是现成?”
“是的。”
听到这里,陈丹愁怀大放。原来他刚才与他胞弟口角,就是为了一个钱字。他家有块祖遗的田地,是兄弟俩的公产,陈丹进京会试,想卖这块田作盘缠,做兄弟的不能耽误兄长的功名,勉强答应了。
可是,卖田也不容易:有的是价钱不合,卖主不肯卖;有的是知道陈丹的这位老弟很难惹,怕将来有纠纷,“有钱不置懊恼产”,是买主不肯买。就这样拖到年近岁逼,越发难以脱手,因为年关脱货求现,是所谓“杀年猪”,价钱决不会好。
兄弟争执的关键,就在价钱上头,陈丹因为事实所逼,唯有忍痛牺牲;而做弟弟的却以为吃亏太大,坚持不肯,认为最好借一笔债应急,等过了年再卖,比较划算。
如今照詹善政所说,恰好解决了他的难题。考虑了一会儿,说道:“詹兄,你这笔款子,我替你做个抵押,限期四个月,利息照钱庄的拆息,你看好不好?”
“怎么不好?好极。”
“那这样,我们今天就立个单据,田契抵押,要等开了年才能办,我当老兄的面交代舍弟。”
“陈先生,陈先生,”詹善政打断他的问话,“这笔款子是哪位用?”
“老实奉告,我用。”
“既然陈先生你用,就不必要什么抵押了。”
“不,不!一定要。”陈丹急忙摇手,“这里头有个道理。”他沉吟了一下,“说起来有些难为情,不过我不能不说。” ↑返回顶部↑